孫曉琰碰了釘子回來,還不死心,琢磨著再到下一家看看。
一行人又趕往第二家育種基地。
這次是由蘇文龍和陳吉農出面去談,他們倆帶著工作證呢。
蘇文龍說,我們縣林業局計劃發展種桑養蠶,想了解一下蠶種的情況,陳吉東說我們縣農資公司想了解一下蠶種進貨渠道。
這回大門到是進去了,但也沒啥收穫,只是得到了一個價格資訊,大量購買,需要提前預定。
一行人又折騰了一天,不過沒啥實際收穫。
廟門是摸到了,但燒香拜佛都不知道找誰,參禪悟道就更別指望了。
孫曉琰意識到這個問題不是她能解決的,趕緊向何安江彙報。
何安江聽了也是一籌莫展,說你們先回來吧,這事再研究研究。
何安江將此事彙報給李東文,並且建議,我們公司可以採購蠶種,價格都打聽出來了,也不貴。
李東文正在現場督建那幾座水庫,聽到何安江的建議,心說,你們能採購到“天蠶”的蠶種嗎?讓你們辦個事真是費勁。
“我們一定要自己育種,這事沒得商量。多花點錢,我們也要自己搞。這事你們先自己想辦法解決。”李東文掛了何安江的電話。
孫曉琰幾人一回到通遠,就被何安江抓過來開會。
“育種這個事,老闆是鐵了心要乾了,大家趕緊想辦法,集思廣益,該怎麼幹吧。老闆還說了,不怕花錢。”何安江向幾個人先做了通報。
孫曉琰先說道:“我們在三湘看見了兩家育種基地,感覺也沒多大地方,建設起來,應該花不了多少錢。”
何安江:“建設不是問題,關鍵是技術,還有懂技術的人。”
孫曉琰順著何安江的思路說:“有了懂技術的人,不就有技術了嗎?我們直接去找懂技術的人。”
其他幾個人也七嘴八舌地想辦法。
“直接去育種基地挖人,咱老闆不是有錢嗎,直接用錢砸,還怕人不來?”
“這技術恐怕不是一兩個人能解決的,怕是要師傅徒弟都請過來。”
“咱們直接去找祖師爺,去他們的學校把他們的老師請過來……”
“有這樣的學校嗎?有育種專業嗎?”
“農科大學,應該有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在隔壁三秦省。”
群眾的力量果然強大。
何安江綜合了群眾的意見,最後總結性發言:“我們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一方面去挖人才,從現有的育種基地入手,這事我來安排。另一方面,從高校著手,尋找育種方面的專家教授,幫助我們組建育種科研基地,這件事由孫曉琰負責。至於找人的活動經費,每各組先以一百萬為基準,經費不夠再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