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志和趙文玉兩人,一起來請示李東文。
李東文說,廠裡不是還有幾百噸高粱嘛,你們先按照這個方法,釀一批試試就知道了。
你是老闆你說了算,你讓試咱就試唄。
一斤花瓣,對比十噸糧食,想必是對釀酒的影響也有限,大概就是一個噱頭。
沒過幾天,劉春溥又接到了李東文的第二道指示,其餘的花瓣都運到茶葉廠,每罐茶葉裡,放一瓣幹桃花。
此時的茶葉廠,流水線還沒到位,還是全手工生產和包裝。
第一批茶葉已經殺青完畢,正在進行手工炒制。
炒制的師傅都是進行了崗前培訓了的,茶廠幾乎把全縣會炒茶的師傅都聘請了過來,也才不到一百人。
也是真沒辦法了,臨時趕鴨子上架吧,每人快速培訓十幾個徒弟,然後就開始上崗了。
炒茶也是一個技術活,火太大,容易炒糊了,火小了,又炒不出茶香。
好在用的是陶瓷鍋,不像鐵鍋導熱那麼快。
才炒了幾鍋茶,炒茶師傅就發現有些不對勁了,這茶葉也太扛造了,怎麼炒也炒不碎。炒出來的茶葉,韌性十足,力氣小了都揪不爛,根本不像別的幹茶,一揉就碎了。
茶炒好了,當然要品嚐一下了。
茶廠總工張遷,抓了一把炒好的茶葉,丟在一個大玻璃杯裡,然後開始加開水。
這一杯大約加了有大半斤水,放了有二十幾芽茶葉。
只見茶葉在杯中緩緩舒展,一片片展開,很快就覆蓋了杯底,碧綠碧綠的,而且根根直立,就像剛從樹上摘下來一樣。
只是這茶湯,綠的有的嚇人,都接近墨綠色了。
這也太綠了吧?難道是茶葉放多了?
不能啊,這才二十幾芽呀?張遷也是一頭霧水。
嚐嚐吧,張遷先聞了一下,這一聞不要緊,濃郁的茶香直衝鼻腔,進而渾身舒泰,彷彿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張遷忍不住喝了一口,這茶釅得過頭了。
張遷又換了一個杯子,重新沏了一杯。
這次只放了10芽茶,茶湯還是很綠,品了一口,還是很濃,不過喜歡喝弄茶的,勉強可以忍受了。
接著他又泡了一杯只有5芽的,嗯,這顏色就正了,這五芽茶葉充分展開,剛好覆蓋整個杯底,也不顯擁擠。
張遷品了一口,清香回幹,感覺渾身汗毛孔都張開了,通體舒暢。
忍不住連喝了幾口,半斤茶水被他一氣喝光了。
張遷趕緊重新加滿了開水,稍稍晾了一下,又嚐了一口,第二泡茶太淡了,幾乎沒什麼味道了,茶湯泡了半天,也沒什麼顏色,跟清水沒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