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文一愣,也是啊,公司越多事就越多。
“我看把茶園劃歸茶業公司管理就好了,桃園嘛,劃給蜜業公司管理吧,桃花開了,蜜蜂要採蜜不是?”張俊茹建議。
李東文一聽,覺得也挺有道理,就點了點頭。
張俊茹:“至於招人嘛,倒是可以從幾個鄉的村民裡招,反正都不是啥技術活,他們也都會做。”
張俊茹又問回原來的問題:“李老闆,您還沒說那幾家工廠該怎麼辦呢?”
李東文也是犯愁,乾點啥好呢?:“一家一家來吧,明天先去酒廠看看,你通知一下。”
第二天上午,李東文帶著孫運聖和張俊茹來到了酒廠,酒廠的廠長龔志,帶著一幫骨幹在門口迎接。一群人在酒廠轉了一圈,然後就來到會議室開會。
張俊茹:“龔廠長,你先介紹一下酒廠的生產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計劃。”
這位龔廠長,四十多歲,又高又胖,體重足有兩百斤,酒糟鼻子很明顯,說話甕聲甕氣的:“酒廠的生產比較正常,目前有72個發酵窖池,每個窖池每次投料10噸左右,能出大約5噸基酒,一年能投料34次,每年總產量有1000多噸。目前每噸酒能賣上2000多塊錢,每年能賣200多萬呢。未來發展計劃……計劃再建一批酒窖,擴大生產,現在我們酒廠的地盤還是很大的……”
看到李東文沒有發話的意思,張俊茹說道:“廠裡的其他同事,你們誰有啥想法,也可以談談。嗯,趙總工,你也說一下。”
這位被點了名的,是酒廠的總工程師,趙文玉。
這位趙總,是微生物學博士,是個高學歷的知識分子,為什麼屈就在一個小縣城的小酒廠呢?敢情這位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以後再講。
趙文玉習慣地推了推眼鏡,“龔志廠長說的擴大產能,我很贊同。但擴大產能的同時,還要提高出廠價格,我們酒廠現在生產的湘西春泉酒,品質都還可以的,就是賣不上價錢。還有一部分當成散酒賣了,就更加賣不上價錢了……”
這時候,酒廠銷售科科長李方錢舉手了,張俊茹示意他說話。
李方錢:“咱們神鳥縣的消費水平就不高,鄉下人多數喝的是散酒,價格貴了就賣不出去。就是散酒,還有嫌貴的,乾脆自家釀米酒喝,主要是神鳥這地方太窮了。賣到外地去,運輸就是個問題,運出去每瓶酒要貴上好幾毛錢。再說了,咱的牌子也不響亮,也做不起廣告,就沒人認。”
李東文大致聽明白了,就問:“我們現在釀酒,都是用什麼原料?”
趙文玉:“主要原料是玉米,價格便宜,還要加一些高粱、水稻和小麥。原料太單一,酒的口味就不豐滿。”
李東文:“什麼原料釀出來的酒好?”
趙文玉:“當然是高粱了,不過高粱價格高,而且出酒率低。只有高粱也不成,還要少量新增一些水稻和小麥。”
李東文:“酒麴呢?是我們自己生產的嗎?”
趙文玉:“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買別人的成本就增加了,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