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人為校尉,一萬人為統領,五萬人為都護,大燕朝僅有的兩位上將軍龐遠、關繼武各領兵十萬駐守南疆、北昌。
龐遠麾下的萬勝藤甲軍對付的是善用蠱毒蟲蟻的巫人,而關繼武麾下的北昌水師防的是喜食人類的鮫人。
當初大燕建朝設立官職時,都有參考古代官職稱謂來命名,太祖皇帝原來就是個放羊的,如果不是謝必安,怎麼都不會想到要建一個皇朝做皇帝玩。
上一代皇朝還是千年前,那個時候讀書都是為了修行,根本就沒人懂得治理國家。於是他們費盡千辛萬苦找來古國流傳下來的典籍,挑選了幾個最好聽,最琅琅上口的官職安在大燕朝的官冊上了。
至於內閣二十學士,那都是當年隨太祖皇帝征戰的功臣,議事時一窩蜂的紮在大殿七嘴八舌講一通,亂七八糟也沒說出個子醜寅卯,就由謝必安將他們的話整理起來記在冊上,交給太祖皇帝來決斷,或者他自個決斷。
那麼這個二皇帝總得有個稱呼不是?
翻翻典籍,覺得“首輔”這個稱呼甚好,順口又氣派,就這麼又給內閣加了個首輔職位,要做的就是將二十位大學士不同的意見整理起來,交給皇帝決斷。
再到後來,太祖皇帝駕崩,謝必安就不知所蹤,開國的二十位學士死的死,老的老,傳到現在這個老皇帝姜明,已是第三世了。
當然,不是沒人想廢除現如今的官職制度,尤其是有了兩座培養出無數讀書人的書院後,這種呼聲更高。前朝首輔紀紅石是搞了一次紅石變法,弄了許許多多繞口的虛銜,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得到封賞,以激勵官員在官場上更加奮進。
但到了姜明繼位,又恢復了開朝的官職制度,他覺得自個腦袋笨,記不住那些個大大小小的官,索性還是開朝的官職制度簡單明瞭。
……
那麼巫族,存在之久可追溯到上古時期,部落聚居,族長之下有祭司長、大祭司、主祭、輔祭,即使再小的部落,分的都很清楚。
他們崇拜鼠神,打洞住在地下,極其仇恨外族人,遇外族人必將其開膛破腹,將鮮嫩的內臟獻給鼠神。
話說回來,趙安如果想盡快賺到贖身的血晶,就要從這些部落首領上下功夫。輔祭百塊下品血晶,主祭五百,大祭司一千,祭司長五千,族長足足一萬下品血晶,換成中品血晶就是整整一百塊!
僅是族長一人便湊齊血晶了。
可遺憾的是,哪怕是小小的輔祭都不是趙安這個小兵丁能對付了的,他要走的路還很漫長。
在離別時,趙安賣掉了所有的畫、房產,送到桂月坊換來了煙煙姑娘的三年時間,他要用三年時間去拼一個未來。
聽聞趙安的事蹟後,顧原對這個人是非常非常欽佩的,能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一定有大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