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綸的態度則是無可無不可,此時跟蘇亶提起此事……蘇亶琢磨了一下,這是要賣他一個情面?
只要他拿定主意,便會得到段綸的鼎力支援?
這事蘇亶不可能沒有自己的考量,把世業田轉為永業田,看的其實不是旁的什麼,在朝中高官眼中,看的就是誰能從中得益的問題。
此事一旦成文,百姓自然歡呼雀躍,可貴族們就不好說了。
而制定律典的恰恰便是貴族,民意嘛……如果觸動了貴族們的根本利益,民意又算得了什麼呢?
此事懸而不決也正在於此。
世業田和永業田對於貴族來說,並無多大不同,就像土地買賣一樣,貴族們完全可以視之如無物,甚至於在很多時候,貴族們會故意在這些“小事”上做文章,留人以把柄,以擺脫深陷激烈政爭的局面。
蘇亶沉吟片刻,微微一笑道:“這些事啊,畢竟是咱們戶部職責之所在,不能容人亂來,不然的話,豈不讓人以為咱們都是無能苟且之輩?
這樣吧,明日裡便召集四品以上官員到戶部正堂聽議,怎麼也要把這事定下來才好到中書說話,段兄以為如何?”
段綸點頭,“尚書說的是,此事我等不能猶豫不決,更不能旁觀坐視,不然以後再要有所爭議,哪裡還有戶部說話的餘地?”
他這算是當面表明了姿態,會堅定的站在蘇亶一邊,維護戶部的權威和利益,甚至於都不在乎蘇亶所持的觀點為何。
當然了,有這麼一段時間的緩衝,蘇亶的傾向他還是能夠把握的住的。
尚書省那邊的提議,若非溫彥博授意,那就是蘇亶的手段,他們都是晉陽舊人,皇帝近臣,他們做的事八成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或者首肯。
站在他們一邊,就算吃虧也吃不到大虧,而且蘇亶這些時日有意示好,他也必須有所表示……
簡單的幾句對答,便大致上決定了此事在戶部的走向,朝臣的政治智慧全部融於其中,其中利弊他們也已經琢磨了無數遍。
一拍腦門想個新奇主意出來,便能讓大家眼前一亮,並群起擁護的事情並不會發生在朝堂之上。
你如果那樣做了,即便是皇帝也要被人批駁的體無完膚,強行推動的話……嗯,把王莽,楊廣拉出來繼續鞭屍。
兩人不約而同的轉換了話題,蘇亶說他聽到了一些風聲,好像皇帝要詔令外戚遷入皇城居住了。
段綸聽了便點著頭附和說,皇城中的府宅很多都荒蕪了許久,他偶爾去看了看,有些宅邸裡面草都長了老高,房倒屋塌的也有不少,這麼下去確實不妥。
昨夜就有人報上長安令衙,說有人趁觀燈之便偷入無人之宅,在裡面遊逛,便溺,太也不成體統。
兩人說著說著都樂了,他們既非皇親,又非國戚,這事跟他們關係不大,說起這些來當個八卦談資卻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