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郡,這是大軍中軍,也就是隋地楊廣最後駐紮停留的一座大隋城池,而隋軍的前鋒,已經抵達了懷遠鎮。
那裡已經有大量的糧草和軍械,等待著隋軍取用了。
等到大軍過了懷遠鎮,就是滔滔遼水擋在前面,這也就是如今高句麗和大隋的國境線了。
而到了大軍渡過遼水,懷遠鎮其實就是大軍的糧草補給重鎮。
大軍在大業八年三月中,陸續趕到遼水之畔。
滔滔遼水,奔騰而過。
大河兩岸,黑壓壓的軍陣排列開來,一眼望不到盡頭。
高句麗早已有備,設重兵於遼水東岸,並且,早在一月間,就開始鑿穿遼水冰層。
只是讓高句麗大軍沒有想到的是,隋軍來的這麼晚。
到了三月,冰層早已大片片的融化開來,隋軍主力才大搖大擺的來到遼水西岸。
怎麼說呢,隋軍信心滿滿,從上到下,都並不太將高句麗人放在眼中,在隋軍很多將領看來,高句麗此時只不過是做著無謂的掙扎。
大軍向前,所有的抵抗,都將是徒勞的,大軍兵鋒所指,會將前面的一切,都碾成齏粉。
只是,大河對岸的高句麗人,信心也不差,士氣也挺高昂的。
他們並不懼怕和隋人一戰,甚至於很多高句麗將領,根本不認為隋人能突破得了遼水,進入到高句麗境內。
你說他們自大也好,狂妄也罷。
反正,僻處遼東一隅的高句麗,自崛起以來,也算戰無不勝,征服了遼東諸多部族,這才有了今天的高句麗一國。
他們的民風,自然是彪悍的,多民族聚居,也讓他們中間的紛爭,從來沒有休止過。
不過,大多數時候,都是自家人的窩裡鬥。
可以說,他們和隋人,突厥這兩個強大的帝國,接觸並不算很多。
換句話說,這是個地道的土霸王。
著名的遼東糞土臣的典故,還沒過去多久,但高句麗人,差不多已經神奇的忘記了當年的狼狽,恢復了滿滿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