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到了大業十一年冬末,皇帝楊廣的詔令,已經沒人當回事了,差不多都是東都的臣子們在主持朝政。
又因為對河東宣慰使李淵的見死不救很不滿意。於是,老將樊子蓋再次披掛上陣,發關西兵,討伐晉地叛賊。
這位老將可沒半點手軟,破絳州賊敬盤陀等,坑殺降俘無數。
不管是他本人心存怨氣,還是不想回去受到眾人指責,他都選擇了最不合適的一種做法。
誰都知道,自古以來的民變叛亂,剿不如撫的道理。
王世充,吐萬緒等在兩淮殺俘,兩淮大亂不止,樊子蓋這會在晉地殺俘,同樣讓晉地亂事更洶。
而此時,山東,河北差不多已經是徹底糜爛,被張須陀連連擊敗的亂軍,蜂擁西向,也讓晉地的戰火越燒越旺了。
到了大業十二年初,瓦崗軍終於嶄露頭角,開始攻城拔寨,進逼洛口倉這樣的糧草重地。
於是,樊子蓋被召回東都,主持朝政,河東宣慰使李淵,拜晉陽留守,兼任晉陽宮監,實實在在成為了晉地最高軍政長官。
大業十二年,無疑是唐國公李淵發家的一年,也是他最難受的一年。
因為他不但要應對突厥的襲擾,也要面對紛紛起事的晉地義軍,還要受著來自東都的指責,這夾板氣可是夠他受的。
…………………………………………
時間回到大業十一年冬,突厥大軍在冰天雪地中,漫山遍野的漫過了馬邑,突厥人撤軍了。
突厥人表示也很受傷,他們沒能捉住隋帝楊廣,在雁門城下打了近一個月的攻堅戰,徹底將雁門城變成了另外一座遼東城。
在雁門城下,突厥人流盡了鮮血,卻連城牆都沒登上過幾次。
然後便是分外漫長的撤軍過程,他們還得面對隋地北風以及草原上的漫天風雪。
虜獲的隋人百姓,只要出了塞的,幾乎全部凍死在了冰雪當中。
而數十萬大軍人吃馬嚼,後勤上的損失,也讓突厥諸部怨言四起,可以說,這次突厥人南下一圈,是一無所獲,而且損失不小。
實際上,始畢可汗和隋帝楊廣一樣,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大軍征伐,看似威風無比,實際上卻充滿了隱患,所以,自古以來,大軍征戰,其要害處,皆在於速戰速決,不然的話,拖延時日之下,一旦不能靖功,自己就得品嚐苦果了。
連隋人,都承受不住一次百萬大軍出征的後果,何況是突厥人?
實際上,之後幾年,突厥人再無聚大兵南下之舉,就是這次南征的後遺症在作怪了。
更何況,突厥可敦,大隋義成公主,還送信來說,北方有敵人犯境,更加重了突厥貴族們的挫敗感。
突厥大軍並沒有在馬邑多做停留,一隊隊的突厥騎兵,匯入大軍當中,跟隨大軍北去,馬邑城安然無恙。
只苦了神武,大軍一過,神武城立即遭了災。
當突厥人離開的時候,神武城已是一片死寂,成年男女,都被大軍帶走北上,成為了人家的奴隸,剩下的人,皆被殺戮一空,幾近於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