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不可,適才周將軍所言也不過是為君侯而慮,罪不至死啊……”
“若因一時失言而殺之,今後將無人再敢向君侯進言也。”
“周將軍向來是口直心快,有車騎將軍之風,絕無離間之心。”
一時間,眾將紛紛為周倉開口求情了起來。
也似是被某句話所說動,關羽的臉色漸漸緩和了些許,但仍有餘怒地朗聲道。
“關某之命便是大哥之命,關某之軀便是大哥之軀……”
“莫說我們兄弟之間有同生共死之誓,大哥斷然不會害某。”
“即便大哥因故欲借關某首級一用,關某亦是自縛雙手任由大哥取用,何談這些許兵權還需用什麼鴻門宴,簡直就是笑話。”
頓了頓,關羽衝著周倉怒斥道。
“念在爾過往功勞,此番死罪可免,活罪也是難饒,丈三十,革去職位,貶為馬前卒聽用,爾可有異議?”
周倉連忙答道。“不敢!”
關羽環視帳內諸將,喝道。“今後若再聽到如此言論,無論何人,關某定斬不饒。”
“諾。”
諸將齊聲應著。
而關羽則是一刻也沒有耽擱,迅速地開始梳理荊州防務,一一交接給可用部將手中,又親自巡視了一番邊境,確認呂布短期無有進犯的可能,這才帶著五百刀斧夷軍沿途護衛,走水路開始返回壽春。
不過關羽快,張飛更快。
在豫州統兵的張飛,主要職責便是訓練統御騎兵,豫州真正的防務實則是由諸葛亮所負責的。
在得了劉備的書信後,張飛甚至沒有親自去拜見諸葛亮這一後輩進行稟報。
張飛僅僅是派了一士卒前去通報,又將騎兵交由副將統領,直接就率領著自己的燕雲十八騎星夜往壽春趕去了。
等遠在譙縣的諸葛亮得知訊息之時,張飛都已經快離開豫州邊境了。
在被李基委以重任主要負責著豫州軍政要務的諸葛亮,在短短兩年間可謂是飛速地成長了起來,已是初具幾分李基所認為的武侯之姿了。
可縱使是成長至此的諸葛亮,得知此事時也不禁為之失態動怒,忍不住揮毫寫了一份文書送往壽春。
待這份文書送到了李基手中,不明所以的李基通篇看了下來,也不禁一愣一愣的。
修養極高的諸葛亮看似只是在文書中彙報了一番豫州防務,通篇都沒有一處直接提及到張飛的名字,但李基無論橫豎都能從字縫中感受到了一股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