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衫女見張 定 邊 坦然應戰,氣勢絲毫不屑,實出意料之外,當下,長劍一揮道:“請!”
張 定 邊 方才與黃衫女對了一掌,深感此女內功深厚,大是勁敵。心知此女乃楊過與小龍女的後人,武學造詣便不及乃祖,只怕亦相去不遠!
他不敢怠慢,隨即長劍向黃衫女腰間刺去,黃衫女閃身避開的同時,亦也反擊一劍,他急忙回劍?擋駕,卻不料黃衫女劍往下拖,攻自己雙腿,他只得挺劍防守,黃衫女順時又劍刺其肩,如此一共連續刺出一十六劍,每一劍都攻向他身上不同部位,劍法奇快且劍招上下連貫,一氣呵成,無絲毫停滯!
眾人見黃衫女劍法精妙,心中無不讚嘆,紛紛心道:“此女年紀輕輕,在劍法上造詣卻非同小可!”
不論黃衫女攻擊如何猛烈?劍術如何精妙?那個 張 定 邊 始終守多攻少,二十招後,黃衫女便看出此人僅內功深厚,招式卻平庸之極,看來他並不懂如何克敵制勝?他想通此節,頓時心放寬了。
一時間她將玉女素心劍法施展的淋漓盡致,一招一式不停刺去,且每次都刺向 張 定 邊 不同部位,這一來,那 張 定 邊 漸漸變的手忙腳亂,力不從心!
張 定 邊 心知此女的武功在招式上已練的爐火純青,自己招式極為平庸,很難鬥過她,只有與她拼內力,方才有取勝之機!當下長劍繼續擋駕,而左掌則順勢發出。
黃衫女深知自己內功雖然深厚,但卻萬萬比不上此人,於是對於他的掌力均是閃身避開,不與其硬碰!張定邊佔了內力上的優勢,瞬間已將戰局拉平。
如此一來,二人一個在劍法上吃虧,一個在掌力上閃避,各自已己之長,攻敵之短,堪堪鬥了百餘招,卻未分勝負!
楊逍等此刻均已看出,若論內力,這位 張 定 邊 實不下於當世任何一名頂尖高手,但若論招數之精妙,他卻遠不如黃衫女,眼下二人各施所長,且招數越來越快,實難料二人之勝負。
黃衫女已將玉女素心劍法從頭到尾施展完畢,仍無法擊敗他。心知如此打下去不是辦法,萬一自己內力不濟,那反倒會輸在他手裡,隨即心念一動,她左手一掌拍出。
張 定 邊 心中一喜,暗道:“你與我對掌那再好不過!”隨即亦也一掌拍出,二人掌力一對,他正待催動內力之際,豈料,黃衫女左手衣袖中飛出一條白綾。他大驚,急忙收掌閃躲,往旁邊一閃,那白綾擊向他身後一木柱之上,那木柱立刻便被白綾擊的變成兩片。
白綾雖是柔軟之物,但在黃衫女內力催動之下,竟變的無堅不摧。黃衫女道:“你這易筋經從何處學來?”
張 定 邊 笑道:“你有本事打敗本將軍,我就告訴你?”
黃衫女道:“好,看你如何在施展易筋經?”
黃衫女收起長劍,雙手執白綾不停的在攻擊 張 定 邊,那白綾甚長,瞬間便拉遠了 張 定 邊 與她的距離,張 定 邊 那掌力便能拍出,卻又哪裡能傷得了她分毫?
張 定 邊 不由得暗想:“難道我和陳元帥竟要死在這裡?韃子未滅,我就要死了嗎?”瞬間他這一生的經歷如閃電般出現在腦海之中。
這 張 定 邊 原是山西忻州一鄉下人家,便住在雁門關一帶。他從小便只會牧牛放羊,但他也是天資聰慧,膽大心細之人。
他每當在雁門關前牧牛放羊之際,便會嘲那山谷下觀望,一直對谷底情景充滿好奇,那一年他十八歲,花了數月之功,搓了條百丈長繩,備足乾糧,他將繩子拋向谷底,大著膽子,順長繩而下。那谷底實在太深,他往下爬了半天,這才到谷底。
谷底發現兩座孤墳,墳前有兩塊墓碑,分別寫道:“大遼南院大王蕭峰之墓”與“大遼端福郡主阿紫之墓!”兩座墓前還有一具白骨。他心中奇怪:“為何這百丈谷底竟然會有墳墓?”
也合該他機緣巧合,獲得奇遇,竟在谷底一石洞之內發現了少林寺失傳數百年的易筋經,他看出這易筋經乃是被人已劍刃或匕首之類的利器而刻在石壁之上。
原來,在北宋末年時分,遼國南院大王蕭峰因逼迫遼帝取消侵宋之舉,頓而自盡,有位端福郡主阿紫一直深愛蕭峰,見蕭峰自盡,便抱著蕭峰的屍身一齊跳下山谷。又有個鐵頭痴兒遊坦之對阿紫那是一往情深,他知阿紫自盡,頓感生無可戀,亦跳入谷中。
但這鐵頭痴兒福大命大,他被掛在離谷底一丈之遠的大數上,在樹上掛了整整一天一夜,後來,他躍下大樹,摸到兩具屍體,雖雙目不能視物,但亦知那是蕭峰與阿紫。
雖然他與蕭峰有深仇大恨,但其實他在跳入山谷時,便感到靈臺清明,生生死死,一切皆是虛幻。他哭了整整半晌,這才將阿紫與蕭峰分別在谷底葬了。
好在那谷底有諸多棗樹梨樹,又有諸多山雞野兔,更有數座水潭,那潭內白魚豐富,有這許多天然食物,倒也餓他不死。
這鐵頭痴兒一生武功,實已可縱橫當世,幾近無敵,但他心傷阿紫之死,便一直守護在阿紫墓前,這一守護,便是整整七十七年!在他臨死之際,他將畢生所學易筋經以及阿紫傳授他的一些星宿派武功盡數刻在石洞內的石壁之上,他並未說出自己姓名,只說自己是鐵頭痴兒,又解釋此乃少林易筋經,得此經者請務必埋其骨骸。
做好這一切後,便又守護在阿紫墓前,不飲不食,過之三天,這一生孤苦為情所困的鐵頭痴兒終於去了,可憐一堆白骨在阿紫墓前,卻無人埋葬。
數百年後,張 定 邊 好奇來到此山谷,他發現了易筋經,知那白骨便是留易筋經之人,於是將其掩埋,已石為碑,他不知遊坦之姓名,只得在碑上寫道:“鐵頭痴兒之墓!”
張 定 邊 暗自記下易筋經後又攀上山谷,從此隱居深山,苦心專研易筋經,那易筋經博大精深,他雖天資聰慧,但修煉時已年過十八,又無半點武功,已錯過習武最佳年齡,因此練習之際,進展相當緩慢,直練了二十幾年,方才練到第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