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若、慕容雪、風一陣以及鄧青風四人快馬加鞭,一路北上。
周芷若與慕容雪雖初次見面,卻儼然成了無話不談之好友,四人白天趕路,夜間投宿客棧,二女便切磋武學,相談甚歡,直至深夜方同塌而眠。
一行人經過七、八日路程,便已近健康城不遠,見此處百姓稀少,軍隊居多,一打聽下才知道,此處便是義軍屯兵之所,而大江對面,便是元軍營寨!
四人遠望長江,卻見江面無任何船隻,平靜開闊。
這時分,卻見有數十騎賓士而來,四人一看,卻均乃身披鎧甲,全副武裝的騎兵,其中有一軍士高舉大旗,旗上書“陳”。他們轉眼便至四人面前,為首的一位將軍道:“請問哪一位是峨嵋派周掌門?”
周芷若見此人約摸四十左右年紀,卻生的英氣勃勃,雙眼似乎透視著光芒,道:“正是在下,不知將軍有何貴幹?”
那將軍在馬上抱拳行李,道:“末將張定邊見過周掌門,周掌門一路辛苦,我家元帥有情?”
慕容雪道:“請問將軍,你家元帥是何許人也?”
張定邊道:“元帥尊號陳友諒!”
周芷若也早料到了,嚮慕容雪使了個眼神,隨後道:“張將軍,請前方帶路!”張定邊不敢怠慢,即刻引周芷若四人前往軍營!
四人一路上見到處都是軍隊,每隔數里便有一處營寨,江面停留一排排大小不一的戰船,一路操練士兵之聲隨處可聞!
約摸行了一個時辰,終於到達一所大營前,四人見這所軍營遠遠看不到盡頭,只怕屯兵不下十萬之眾,且每位士兵都圍繞了一條紅巾。
周芷若前來,早有人通報陳友諒,那陳友諒帶領數十名幕僚戰將親自前來迎接!
陳友諒道:“峨嵋派周掌門,大駕光臨,實在是我三軍之幸,漢人之幸!”
周芷若等四人下馬,道:“陳元帥,士別三日果然是讓人刮目相看,少林寺一役之後,不想你竟能拉出一支雄兵來,周芷若佩服!”
陳友諒與成昆密謀毒害武林之事為趙敏揭破,天下英雄人人不齒,那陳友諒聽周芷若提到此不光彩之事,竟不生氣,反而笑道:“周掌門言重了,在下不過順應天命,揭竿而起,此乃蒼天庇佑,將士用心,百姓擁戴。在下卻不敢貪功!”
周芷若心道:“這陳友諒言辭犀利,眼神閃爍,請我等來必是不懷好意,不過看在他引兵在此與韃子對峙的份上,此仗我到需助他!”
陳友諒將周芷若等四人引到帥帳之中,吩咐軍士,殺牛宰羊,大擺宴席招呼!宴席上,他請周芷若上座,周芷若萬般推辭,最後做了右邊第一個座位,而慕容雪,鄧青雲,風一陣等分別已第二,第三坐下,而左面均是陳友諒的幕僚與戰將,張定邊便坐在第一個座位,
周芷若等心知此將必定深受陳友諒重用,她宴席間向陳友諒介紹了慕容雪等人,這些時日來,她與慕容雪交情日已增長,因此將慕容雪來歷說的極為龐大,似乎身份地位較明教教主尚高。那陳友諒聽後,見有此等人,自然是對其敬重有加,不在話下!
陳友諒又為周芷若等介紹了康泰、張必先、王奉國、饒鼎臣、丁普朗等四十餘位部將!周芷若見這些人除張定邊外雖各有絕藝,卻席間言語多有奉承之意,與明教中的左右使者,護教法王,五散人等那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周芷若對抗擊韃子之戰頗為關心,道:“陳元帥,此次韃子在江北駐紮了多少兵馬?”
陳友諒道:“韃子軍隊由汝陽王察罕特穆爾親自率領,共屯兵七十餘萬,綿延近百里,一望無際,聲勢之浩大自與韃子交戰以來由此次為最!”
周芷若心中一驚,道:“那元帥與明教共有多少軍隊?還有那王保保也是韃子朝廷頗為倚重之人,他卻在何處?”
陳友諒道:“本帥自有軍隊十餘萬,已盡數駐紮於此,那明教由光明左右使者率領,五散人,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三十萬軍隊駐紮於健康城外,離此五十里路!”他頓了頓又道:“據探子回報,那長白山女真一族的首領完顏莫雄起義反抗韃子,在長春稱帝,王保保被韃子皇帝封為平北大元帥,甩軍前去征討!”
正說間,那陳友諒手下大將王奉國道:“此次有周掌門,慕容尊主到來,韃子指日可破!”隨後眾將一齊稱是。
周芷若忙道:“韃子殘暴,欺壓漢人已近百年,凡我中華兒女,自當人人已反抗韃子朝廷,誅殺韃子為己任!只是中原原有無數起義軍隊,明教軍隊在中原多處有分支,為何汝陽王此次屯兵江北,那些明軍不直襲大都?”
陳友諒嘆了口氣,道:“周掌門有所不知,中原原本確實有許多明軍,但是均被王保保與汝陽王給消滅,目前中原各處城鎮要塞已重新落入韃子之手!”
周芷若道:“如此一來,中原在韃子手中,而江南已下之地在明教與元帥手中,這豈不是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陳友諒道:“正是,汝陽王一步一步的消滅義軍,他們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實在高明之極,汝陽王父子一路南征北戰,士氣如洪。而明教軍隊節節敗退,最終退到了長江以南之地,憑藉長江天塹之險,加上韃子兵善於步戰,野戰,並不善於水戰,汝陽王這才不敢貪功冒進。目前他們正在打造戰船,訓練水軍,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定會跨江而過,奪取江南,介時中原百姓又將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他說到最後幾句話時,不禁眼眶溼潤,竟哭出聲來!
眾將忙不停勸慰,張定邊介面道:“眼下韃子軍峰所向,直指江南,他們士氣正盛,我們不宜與之硬拼,這才與明軍兵合一處,將歸一家,共同在江南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