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狽歸狼狽,但是,並不意味著沒有機會。
高文的第一反應夠迅速也夠及時,一個大跨步就已經衝了出去,視線緊盯網球,雙手反拍早早引拍。
費德勒的接發球,巧妙歸巧妙,但同時也為了打破僵局而犧牲了其他,速度、力量、落點等等等等。
此時就可以看到,回球落點,僅僅超出發球區底線些許;而且這一拍是借力平推輕打,力量不足,網球飛著飛著就好像沒有推進力,無法繼續前進。
這,也給高文留下些許反擊空間。
如果選擇繼續站在底線,那麼高文就可以選擇切削長線,推深底線形成壓制,因為網球無法繼續往前飛,強行發力可能錯過擊球點,效果差強人意。
如果選擇切入底線上網,那麼高文就可以提前上步,既然網球飛不動了,就由自己迎前完成擊球,並且順著前衝的勢頭上網,徹底顛覆這一個回合。
此時,一忌猶豫,二忌不上不上。
費德勒所佈局的,不止一個陷阱,還有心理層面的算計,只要高文因為連續破發點的關係稍稍手緊或者稍稍猶豫,費德勒的下一拍就不會繼續遲疑。
殺招,隱而不發,就在等待著呢。
那麼,高文呢?
橫向跨步,上步提前。
沒有猶豫也沒有遲疑,一邊移動一邊觀察一邊決策,電光火石之間就已經完成判斷,第一反應格外快速,然後就在顛簸與動盪之中迎向網球的位置。
雙手反拍,推擋,撞擊,壓迫,身體重量和揮拍力量完成疊加全力以赴地正面頂上去,出手非常堅定——
不是完整揮拍,而是以身體作為後盾,小臂打直,小範圍揮拍推送,讓持續上網的腳步完成後續推動。
啪。
擊球聲,並不清脆,卻可以看見網球平擊飛行又低又快,宛若暴雨來臨前的蜻蜓,悄無聲息地竄出去。
化被動為主動。
擊球的瞬間也成為自己貼近球網的契機。
網球,化作一道光影越過球網沿著斜線鑽向費德勒的反手底線死角,輕盈卻犀利,帶著一股破空力量。
撕。
隱隱約約可以聽見空氣撕裂的聲音,同時也掐斷全場呼吸,沒有人預料到費德勒的回球,也沒有人預料到高文的應變,電光火石之間需要處理大量資訊,他們的大腦運轉速度著實有些跟不上。
球網對面,費德勒也是一樣。
前一秒,高文陷入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