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請別叫我昭烈帝筆趣閣> 第三百九十五章 荀彧:我又發現了人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九十五章 荀彧:我又發現了人才 (1 / 2)

荀攸心中一怔,本欲開口說些什麼,最後還是止住了。

這種景象,他在雒陽也見過不少,尤其在河北之戰結束後,諸多官署轉移至雒陽附近,讓他忙的不行。

“叔父,如今天下安定在即,是不是應該重新議一議各曹署之事,此前諸曹署為州部掌管郡縣事宜。”

“劃分的越仔細,承擔的事務越多,就更需要精簡原來龐雜的治理方式,朝政改制勢在必行。”

荀攸想到了他每日這麼忙碌,很多時候都要參與決斷各曹署之事,而這些行政治理已經延伸到鄉里村落,這樣一來不忙才怪。

再加上司隸各郡百廢待興,無論是主農桑、統計百姓戶籍的戶曹,還是主辭訟事、調和各處紛爭的辭曹,還有主郵驛、傳舍增設里程事的法曹。

更別說連年負責運輸糧草、軍械、徵調民夫的尉曹,還有管控錢、鹽、糖、茶、鐵事的金曹,理盜賊與律法的賊曹、決曹。

這些都是管理司隸的重中之重,他雖只為河南尹,但管的事情卻極多。

特別在荊州還未歸附之前,要嚴控馬匹流入荊州,鹽鐵流進幷州等地。

以為等到荊州與司隸收復能清閒一點,沒想卻更忙了。

河東郡與弘農郡皆需要從荊州調運糧草,從兗州調任官吏,才能恢復民生。

而坐鎮河雒之地的主官就是他荀公達,如此不忙才怪。

荀彧聽罷,思索著說道:“公達所言極善,漢室二興後,確實需要改制了,三公九卿本屬秦制,行至今日已有四百多年,自古天下無不可改之官制,皆是因時而變,因便而用。”

“如今不僅鐵器推廣要流入百姓之家,紙張書籍也要遍佈官署,以及天下士人的家宅中,倘若還用秦時舊制,必會導致朝堂官員疲憊,使人再無餘力督管吏治,以至於從鄉間小吏開始,向上層糜爛。”

“大漢又將重蹈成、哀與桓、靈舊事,前車已覆,後車當戒啊。”

荀彧和荀攸兩人對此倒是沒有什麼忌諱,該說還是要說,這前後四帝在位期間,本就是大漢變得衰弱之時,也拿不出什麼辦法解決。

若非有光武、漢王奮身而起,率軍討伐諸侯,平定天下,漢家的結果會如何,那便難說了。

新莽之時的劉氏宗親,除了光武兄弟,其餘皆無成事之才。

而此時董卓脅迫天子與朝堂遷往長安後,幽州牧劉虞、兗州刺史劉岱、荊州牧劉表、揚州牧劉繇、益州牧劉璋等輩,可有半點英雄之氣?

這些宗室不是被公孫瓚脅迫,就是被袁紹指使,要麼就是被米賊張魯所遏制,亦或者被曹孟德擊破,再加上那坐守荊州,近十年未動的劉表。

念及此處,荀彧也不由嘆了口氣,漢室興盛可謂險之又險,就憑雞豚狗彘的劉氏諸侯,想靠他們重振大漢,恐怕會被外姓諸侯狼餐虎噬,一頓嚼嚥了。

看似名動天下,實則盡為候死之輩。

“不敢相瞞叔父,還有一件事,亦令攸有些愁慮。”荀攸駐足在渡口邊,看著波瀾壯闊的大河,輕微嘆息,皺眉說道。

“公達還有何事心煩?”荀彧走了過來,略有不解,輕聲問道。

荀攸沒有直接回答,反而說道:“大王欲廣行度田之事,而天下各州已度田者,不過青、徐、冀、豫、以及淮南與司隸四郡、兗州三郡。”

“剩下的幽州、揚州、荊州、涼州,還有尚未歸順的益州、交州、幷州、雍州等州郡。”

“若要在剩餘各地行度田之事,則兵不能卸甲,馬不能卸鞍,仍然需要繼續充實各郡武庫與倉廩,軍府還需增設,以震懾各地心懷不軌,野心昭然若揭之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