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那些事兒昊天牧雲線上閱讀> 正文 第二章 桓帝和宦官、士族、外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二章 桓帝和宦官、士族、外戚 (1 / 3)

上回說到桓帝劉志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有了獨立和成熟意識,所以聯合幾位臣僚出掉了眼中釘肉中刺梁大將軍,梁氏集團的倒臺,老百姓不用提有多高興了。接著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是將梁冀家價值三十多億(筆錢相當於當時全國一年租稅的半數)的財產收歸國庫,梁家那些水榭樓臺歌舞昇平的紅樓豪宅,部分歸為自己享用,佔用的那些土地、圍獵花苑之類的地分給老百姓耕種;第二件事是將與他聯合除掉梁冀的五個宦官臣僚均封為侯,史稱“五侯”。

桓帝這個人,其實感恩心是比較強烈的,從他登上皇位,他未成年的時候,便感謝幫他登位的梁冀,所以大肆封賞梁冀及其家人,這裡要簡單介紹一下桓帝登基的事。只要說明桓帝如何登基,就明白他為什麼要感謝梁冀,就有了我說的桓帝是一個感恩心比較強烈的例證了。

光武劉秀“中興”從王莽手中奪權,才有了東漢,以此漢朝分為兩段,前段是劉邦建立的漢朝,史稱西漢,劉秀建立的漢朝延續政權,史稱東漢。東漢王朝傳至漢和帝后,即位的大多都是小孩子,其中最小的是剛生下來三個多月的男嬰;皇帝年幼無知,按照規制應由太后臨朝,而太后又是婦道人家,很少有武媚娘之出類拔萃的政才,故將很多朝中大事交給她最放心的孃家人去辦,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外戚干政、專權的政治格局,此時皇帝又很小不懂事,還沒等到她懂事,便有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讓皇帝死掉,重新換一個更小的更不懂事的,這樣才能控制局面,讓自己的利益無限永久下去,因此皇帝很小便“死”從而導致沒有子嗣的事情常有發生。終於輪到桓帝的上一任“質帝”了。某天,外戚掌門人梁冀就在皇族中找了一個八歲的孩子接替了皇位,他叫劉纘,這位小兄弟年紀雖小,卻聰明伶俐,小小年紀便看不慣梁冀的蠻橫,又一次他當著朝堂文武百官對梁冀說:“真是個跋扈將軍!”冀聽了,氣得要命,當面不好發作,背後一想,這孩子這麼小小年紀就那麼厲害,長大了還了得,就暗暗把毒藥放在煎餅裡,送給質帝吃。漢質帝哪兒知道餅裡有毒,於是乎小小年紀便一命嗚呼!

質帝昇天了,在他的小靈柩前,有一個人伏地痛苦,傷心萬狀,此人便是李固。梁冀發現是李固,心裡就犯嘀咕了,因為這位仁兄可不好惹,為什麼說不好惹的,聽聽這位仁兄的簡介您就不難理解,此人年輕時便博覽古今、學識淵博,前做過從事中郎,後任荊州刺史、太山太守,成功平息兩地的叛亂,之後對朝廷屢有諫言,後歷任將作大匠、大司農、太尉;順帝駕崩後,李先生有了皇后的旨意,便參與處理朝政大事。

看著李固痛苦的淚水離去的背影,梁冀若有所思;很快,李固出手了,首先李固上疏彈劾御醫救護不力,這一招讓梁冀有點慌神了,本來皇帝不明不白的死,讓很多朝臣心裡充滿了疑慮,加上李固處理朝政,很快便會查到太醫的身上,便很快弄清楚皇帝的真正死因—中毒,毒源很快會被查到,那麼最後會查到他的頭上,李固這一招,看似針對太醫,實際是針對他的,隔山打牛。

就在那一刻,梁冀腦中閃出一個念頭——李固必須死!

然而要動李固,是很困難的一件事。要知道:李固目前正是文官士大夫集團的老大,且有梁太后護著。要怎麼弄死李固,這真是一件傷腦筋的事…

而在李固看來,劉纘為什麼會突然死,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必須搶在梁冀的頭把新任皇帝的人選定下來!於是他拉了司徒胡廣、司空趙戒臣等聯合上書奏請關於選皇帝事。

他們選定的是清河王劉蒜。

這個劉蒜已經浮出了水面,有了文官集團的支援,來頭不小,梁冀有點招架不住了,要知道,對付整個文官集團,這幾乎是不可能贏的……

怎麼辦?就在梁冀束手無策之時,有人從背後助了他一掌,幾乎讓他高興得要飛起來了!

我們知道東漢政治有四大門派,分別是皇族、士大夫、外戚、宦官。現在李固率領計程車大夫集團空前團結,與皇族一起向外戚發難,卻忘了另一個門派:長期躲在深宮裡,影響力卻無處不在的宦官!

此時曹騰是太監的頭,雖跟梁氏關係不錯,但他們並不是一夥的。然而冥冥之中卻有一條線,緊緊地將他們拴在了一起。這條線的名字就叫利益!

情況是這樣的:清河王劉蒜很不喜歡曹騰,對宦官們從不正眼看,明顯就是瞧不起。劉蒜不喜歡外戚,也不喜歡宦官。在他的政治理念裡,只有皇族和士大夫。那你不把我們當自己人,就別怪我們聯手把你踢出去!於是當晚,曹騰就悄悄去見了梁冀。對他說“清河王劉蒜賢明嚴正。如他當了皇帝,你會吃不了兜著走。如想逃過此難,辦法只有一個:擁立蠡吾侯劉志,只有他能保你富貴長久”

漢章帝劉炟之孫、河間王劉開之子劉冀本是鄧太后想用來替換漢安帝劉祜的候選人之一(另一個是北鄉侯劉懿但鄧氏亡後,劉翼便被劉祜趕回了其父劉開的河間國。後來劉開得漢順帝劉保允許,在自己的封國中割出了蠡吾縣給兒子做侯。劉翼死後,其子劉志繼承蠡吾侯的爵位。就在梁太后想把自己的妹妹梁女瑩嫁給劉志,已經徵召劉志到了京城,結果碰到了皇帝駕崩,國喪期間不能成婚,所以劉志此時只能留在京城之中。

就像一葉扁舟飄蕩於茫茫大海之上,突然看見了遠方投射過來的航照燈。梁冀遇見曹騰,這個蒼茫的夜裡,他將不再迷失,只會順利到達陰謀成功的彼岸!

第二天繼續開會。昨天,梁冀被李固等公卿們幾路夾攻,滿腔怒火無處發洩,只好虎頭蛇尾散會了。今天不一樣了,他有曹騰暗助,如虎添冀,一進會場就面露猙獰,殺氣騰騰,志在必得。所以梁冀一開口就強硬表態,大有誰跟我做對,我就收拾誰的模樣!

眾公卿被梁冀的怒氣震住了,他們面面相覷,無話可說。好半天,終於有兩條變色龍站出來說話了“大將軍說了算,我們聽您吩咐就是了”,有了這兩個官場牆頭草的支援,梁冀得意地冷笑了。這一次梁冀佔了優勢,朝堂上的各種據理力爭隨著梁冀的離開而散去。

李固仍然不死心,他又馬上給梁冀寫了一信,寫了什麼,梁冀估計沒看。梁冀又去用利益勸說太后,然後在太后面前表態,他和李固之間,太后只能選一個!太后便召集了曹騰,有個這個太監的一番忽悠之後,太后下詔將李固免職。

於是乎,選擇良辰吉日,這位來當女婿的人當了皇帝,齋戒沐浴更衣下詔說:“哥以後就是皇帝了”,然後各種大典各種封賞都是例行公事,多不贅述,然而,和大多數善良地人一樣,這件事,讓年少的劉志在內心裡由衷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對他好的人,從此在他的內心裡,他事事倚重這兩個集團,一個是外戚集團以梁冀為代表,一個是宦官集團以曹騰為首的太監,而那個對他不好的以李固為首的文官士大夫集團,他去而遠之,我們看歷史都知道,任何朝代,一旦沒有知識分子做框架治理天下,那麼這個政權的命運可想而知……

桓帝雖然感恩梁冀集團,但是日益增強的獨立意識和梁冀的專權的矛盾不可調和,他最終消滅了梁氏集團。這一下,朝中利益集團重新形成了,由於太后在劉志登基不久便去世,外戚被削弱了很多,文官士大夫集團本來自李固被免後就不太被重視,得利最大的要屬於宦官集團了,他們,前有助登基之功,後有幫滅梁冀之勞,可謂雙功加倍,再加上自己潛在的利益對手梁冀被滅,因此在桓帝這個時代宦官算是一家獨大了,這就是歷史書上記載的桓帝崇信宦官的由來。

好了,皇權終於和宦官集團聯合治國了。

太監們也當官了,而且官都不小,這雞看來經過努力之後也能變成鳳凰吧,舉幾個例子吧,除了之前說的“五侯”,還有尹勳、霍諝、張敬、歐陽參、李瑋、虞放、周永等7人為亭侯,等等,歷史書上都有記載,就是一個官位名稱,反證總的一句話,就是太監佔領了朝廷的主要位置。

梁冀新誅,天下有望,一時間也有不少清正廉明之臣受到舉薦,比如首居公位的黃瓊藉著這股東風,剛一上位就彈劾各州郡贓吏十餘人,唯獨徵召範滂入府為自己的椽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