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虛假自我> 第二十章 與罪同行(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章 與罪同行(上) (2 / 4)

“不會。”

頃刻間辦公室就被臨時改裝成了一間心理學實驗室,李楠觀察著已經坐在凳子上數個小時的李斌——她是在用打量實驗物件的角度看他。

作為測謊師,她永遠需要做到客觀、中立,不讓過往的經歷和偏見影響測試結果。

後者看上去疲憊極了,這是奔波了一夜的結果嗎?

李楠匆匆的構思這次測謊的邏輯框架,做起這種事時她顯得很興奮,並且難得的有了些人味。具體表現在她走出門拉住個小民警:“得讓他吃點東西,稍微休息片刻,否則會影響資料。”

“好、好的。”那民警結結巴巴地回道。

下午四點,一切準備就緒。

“你要做什麼?”李斌也是第一次見識到她的工作,他看到怪模怪樣的測謊椅,警惕地問。

“對你進行測謊。”

與常人想象的不同,測謊師並不是一個故弄玄虛的職業。在早年,許多測謊師認為不應該告訴被測人員測謊原理,一來是解釋起來較為麻煩,二是可以利用資訊上的不對等,對被測人員有極強的心理震懾,讓其不敢撒謊。

比如告知被測者:“這儀器厲害得很,只要你一撒謊,就會知道。所以你一定要如實回答。”

在如今已經有大量的實驗室實證研究證明,當被測人理解了測謊儀的基本工作原理後,與並不清楚測謊儀工作原理的被測人相比,前者接受測謊所得出結論的準確率,要顯著高於後者。

這裡涉及到兩點:

一,測謊師在測謊過程中能撒謊嗎?

如果從一開始,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不同的謊言,那尋求真實,本來就是一場鏡花水月。

李楠厭惡將測謊原理變得“神秘”,這會顯得她像名神棍,而非科學人員。

二,當無辜者不知曉原理時,他會是怎樣的心情?

測謊最難的一點在於,不止犯罪者會有心理波動,無辜者同樣也會有。

要怎樣區分是犯罪的緊張,還是測謊本身帶來的緊張?

那些無辜者的小腦袋裡充滿著那麼多胡思亂想:

——他們是不是懷疑是我乾的?怎麼辦?!我成嫌疑人了!要是這機器不小心搞錯了,我被冤枉就完了……

在測試前簡單的如實告知原理,能讓誠實者放鬆,撒謊者更加緊張。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我會告訴你我現在在做什麼,實際上測謊是一項成熟的心理學應用技術……”李楠冷靜地對他進行一系列的告知和說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