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寧晉川一大早就去了招待所。
昨天飯局上,寧晉川就已經大概知道陳俊友的生意,郭長志說錯了,陳俊友並不是個體戶,而是集體企業。
集體企業的範圍很寬,鄉鎮企業屬於集體企業;一個村子合夥的鄉村企業也是集體企業;一群人合夥辦的企業,同樣是集體企業,這跟後來的股份制公司有點像,但集體制的股份,通常不允許流轉,因為沒有相關法律支援。
國營企業和集體企業的區別有很多。
比如,國營企業是由國家(縣級以上)安排人事和經營收入,工廠自己沒有人事權和財務權,但集體企業有,賺了錢怎麼分,怎麼招人,集體企業是自己掌控的。
兩者還有其他的區別,國營企業沒有股份的概念,不管廠子由地方主導還是國家主導,都是沒有股份的,廠子不屬於任何人,而屬於公共財產;集體制是有股份的,是有歸屬權的,他不由某一個人主導,而是由一個集體主導,比如一個村的村民。
兩者地區別大概就相當於洞庭湖和村裡集體魚塘的區別,洞庭湖是誰的?國家的土地嘛,不可能說是哪一個人或者哪一部分人的;村裡的集體魚塘,也不是某一個人的,但使用權肯定是這個村集體的,隔壁村搶不去。
後來很多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改制,就是改所有權和股份制。
大概就相當於,他們把洞庭湖劃撥成多少份,大家選一份或多份,各出多少錢給買斷,買斷的錢自然是給國家了。
國家拿了錢,這企業就跟國家和集體沒關係了,變成了出錢購買者的私人財產。
而這一股值多少錢,需要評估,很多評估工作,都是收購者自己做的。
可能一股實際價值一百塊,他們自己估算了一下,說一股只值一塊錢,交錢簽字後,也就成了。
現在陳俊友他們的集體企業屬於一個群體的企業,陳俊友擔任廠長,廠裡基本都是他說了算。
接到陳俊友後,先寒暄了一會。
陳俊友等會還要回去,招待所的房子自然就退了。
兩人閒聊著,寧晉川問道:“陳老闆,你們那個清河二號農場在什麼地方啊?”
陳俊友說道:“往北邊,順著大路走就能看到,大概十公里左右,路邊有個大牌子的。”
“只要出了失去,也可以問人,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
寧晉川倒有些意外:“陳老闆,聽你這麼一說,你們那邊還挺有名的呀。”
“我麼那是一個農場,大家都知道,我們工廠也是農場集資籌辦的。”陳俊友解釋道:“寧老闆可能不知道我們農場的情況。”
“我們雖然是農村,但屬於城鎮戶口。”
“我們農場有上千畝水田
(本章未完,請翻頁)
,還有很多魚塘,種出來的糧食和養出來的魚,我們自己不能吃,但我們相當於國營廠工人,有工資、糧票等等。”
“把我們農場看成一個國營廠就差不多了。”
寧晉川還真不知道有“國營農場”這個說法,他上一世活了大半輩子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