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高分低能的也有,可是大體上,能夠在公平的考試中被選拔出來的人才,都要比那些被淘汰的,更出色一些。
現在計程車族能夠壟斷知識,無非就是因為普通人想學認字,都很難!
而現行的隸書,雖然和大篆小篆比起來,筆畫已經簡練很多了,以至於先秦的飽學之士們都鄙視這種書寫方式,認為是奴隸等卑賤的人,才會用的書法,所以叫隸書。
當然,簡單的總是更容易讓人接受一些,哪怕是士族,也會覺得這種比小篆筆畫更少的字,學起來更容易,畢竟士族也不是每個都是天才的,他們也懶,也想走捷徑。
然而隸書,還是過於繁雜了一些。
光是要學那些筆畫,就很難。
而簡化字,則是掃盲的大殺器。
後世那開國的偉大朝代,正是靠著簡體字與漢語拼音,在短短十幾年內,完成了集體掃盲的奇蹟。
歸根結底,想讓所有人都會認字,會看書,要那麼複雜的字型幹嘛?推行簡體字,又不是要放棄繁體字,就好像當年隸書的推行,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隸書和小篆並行。
而現在,也可以簡體字和隸書並行。
要有逼格的,他們完全可以繼續用隸書,小篆,甚至是甲骨文,只要他們自己不嫌麻煩。
而對於絕大多數只要會認字,多曉得一些事情的老百姓來說,簡體字足夠用了。
徐庶和孫乾開始看這些簡體字的對照表,越看就越覺得心驚。
簡體字其實絕大部分,是在兩千年的文化歷史中,出現過的代用字,古人也不是隻用一種字型的,而且古籍上也有很多錯別字,美其名曰”通假”,就是掩飾一下老祖宗也會寫錯別字罷了。
所以現代用的簡體字,大部分都是在過去就有人用過,既然會有人用這樣的簡體字來取代隸書,那麼必定就是有其中的規律在的,簡體字脫胎於隸書,又不是自行生造出來的,當然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徐庶和孫乾這種飽學之士,稍微對照一下,就知道這些簡體字固然看起來很是粗鄙,很沒有文化,卻也承認,如果學認字的話,這種簡體字,必定更容易認識!
更重要的是,哪怕不會繁體字,學會簡體字之後,也差不多能夠認識出來--現代中國人雖然基本上只學簡體字,可是看到繁體的古籍,仔細辨認,還是能認出來的。
“我這裡還有拆筆之法。字雖然以千數記,然而簡化之後,無非點、橫、撇、捺、豎、提、折、勾這基本筆法,先教會這個,學起字來,就事半功倍。”
王易繼續道:“現在安城民眾中,有學過文的,練過幾天字的,大概有二三十人的樣子,所以就要拜託二位,一個帯一半,你們先學這八個基本筆畫,然後教給他們,他們上午在你們這裡學習,下午就每人帶上幾十個孩子,教孩子們學習,這樣一來,能有上千個認字的孩子就行,簡化字在貧民中的推廣,就靠二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