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國既然聯合在一起,即便是暫時性的非深入聯合,其針對性也很強,除了俄國這個明面上的敵人以外,美國和東非也應該歸納為“潛在敵人”。
東非在債務問題上選擇退讓,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能激化歐洲和美國之間的競爭,而美國也只能選擇吃下這個啞巴虧,畢竟美國不可能真的因為懼怕歐洲就放棄自己在一戰中獲得海量利益。
史密斯在心裡面把格爾斯這個“叛徒”問候了數百遍,但是,在應對歐洲各國的時候,依舊保持了美國的強硬態度。
“美國不可能在債務問題上完全讓步,畢竟這不是幾百萬,幾千萬的小問題,而是涉及到幾十億,關係到美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問題,是全體美國民眾的積蓄。”
“我們可以和歐洲各國就債務問題,進行新的談判,對於一些確實無力償還的債務問題,可以寬鬆時間,但是我們也絕不可能放任美國人民的財富白白被賴掉。”
他也沒有完全把話說死,不過可以預想到,接下來美國和歐洲的債務國們會進行長期的扯皮。
這對美國而言,並非完全是壞事,只要歐洲還認賬,那美國就能借此機會對歐洲進行滲透,畢竟債主收不到賬,不意味著欠債的歐洲各國就真能當大爺,面對債主,一般情況下債務人還是要低聲下氣的,甚至為此犧牲掉一些不重要的東西也是常事。
真正讓美國人頭疼的還是俄國這種型別的國家,在此前,美國在俄國的投資可不少,但是俄國偏偏就是把賬賴掉,還十分硬氣,好像他們反而是美國的債主一樣。
當然,世界上絕大部分大國基本都吃了俄國的虧,除了東非這種及時選擇撤退,臨走還撈了一大筆,以及日本這種貧困帝國主義國家以外,其他列強在俄國問題上的經濟損失只是多寡的不同。
……
1923年末,國際聯盟終於組建完成,但是在權衡利弊後,美國和東非都沒有選擇加入國聯。
而國際聯盟的常任理事國則由英、法、德、奧四個傳統歐洲豪強擔任,和日本,巴西,西班牙,奧斯曼四個國家組成國聯行政院。
前世國聯常任理事國是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本來擬定還有美國,但是美國拒絕加入,所以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就是四常。
而現在,沒有統一的義大利只能算歐洲小強,日本在列強中實力偏低,所以只能在國聯中擔任行院裡的非常任理事國。
前世在國聯中有一定地位的比利時,希臘,這次也無緣晉升其中,畢竟前世他們是作為協約國勝利陣營加入國聯的,受到英法兩國的支援。
而巴西加入行政院和前世一樣,這顯然還是歐洲為了制衡美國和東非做出的共同決定,畢竟巴西目前算的上是明面上的南美第一大國。
奧斯曼帝國作為同盟國的一員,受到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支援,也獲得了行政院的席位。
如此看,國聯整體上還是平衡的,英法日算一夥,德奧奧是一夥,巴西和西班牙算兩個中立國。
不過,東非,美國和俄國三個世界大國,置身於國聯之外,也讓這個國際聯盟的影響力大打折扣。
但是也只有東非,美國和俄國有實力無視國聯,東非和美國幾乎沒有短板,而俄國也有自給自足的能力,除了三國以外的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是想積極加入國聯這個國際組織的。
萊茵市。
遠在東非的恩斯特,在看完國聯的檔案後心裡暗道:“這個所謂國聯,和前世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大區別,前世國聯可以說是英國的一言堂,至於法國,雖然在國聯話語權很大,但從一戰後,因為實力的衰弱,基本上選擇和英國共進退,一定程度上兩者可以視為一體的。”
“而現在,所謂的國聯,卻是由之前歐洲兩大陣營,協約國和同盟國為底子組成,分別以英國和德國,兩個國家為主。”
“這也註定了未來,國聯消停不了,不過,國聯也發揮不了太大作用,畢竟我們和美國,俄國都沒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