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二百二十八章 “情同手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八章 “情同手足” (1 / 2)

1915年12月5日。

本格拉港。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歐洲大戰的刺激,整個東非西海岸地區的經濟都藉助這次歷史機遇更上一層樓。

在本格拉的法爾塔新區,一節節列車和一輛輛汽車在這裡裝卸著從內陸或者本地出發的貨物和集裝箱。

下午八點,碼頭工人安東和工友終於完成了最後一節集裝箱的裝船工作,用毛巾擦去臉上的汗漬後,安東坐在水泥地上,對著瑪爾斯說道:“今年的活可比去年多太多了,也不知道歐洲還要打到什麼時候。”

瑪爾斯拿著他那粗大的水杯喝了一口涼茶後,說道:“打的越久越好,雖然這樣說不地道,可沒有歐洲大戰,哪有現在這麼多貿易訂單。”

“我可不管現在歐洲人過的怎麼樣,把我們自己的日子過好就不錯了,畢竟歐洲列強也不是什麼好玩意,他們如果就此衰落,那對整個世界都是一件好事。”

天下人苦歐洲久矣,當然,這種話肯定輪不到東非人來說,畢竟東非也不過區區世界列強中的一員,同樣是迫害者之一。

縱觀東非歷史,完全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的崛起道路,是數千萬黑人,棕色人種,以及部分黃種人和白人血汗和屍骨上堆砌起來的國家。

而歐洲和東非有過齷蹉的國家,無非就是英國和葡萄牙,但是真討論起來,至於到底誰是受害者,從最後誰是獲益者的角度來看,顯然東非肯定不是。

歐洲大部分國家或許心裡看不起東非,但是政府層面和東非的關係都是不錯的,就算英國和葡萄牙這些年也“摒棄前嫌”,和東非“重歸於好”。

英國自然不用多說,從東英和解之後,兩國在官方層面算是暫時達成了妥協,而葡萄牙和東非的關係,則完全隨著東非國力的增強而導致葡萄牙政府不得不做出新的選擇。

顯然,葡萄牙人對東非的厭惡和仇恨不可能顯然,但是葡萄牙政府卻必須“務實”,在1902年,葡萄牙新政府就已經開始轉變口徑。

不再宣傳“東非仇恨論”,“東非威脅論”等等不利於兩國“友好”關係的言論,畢竟葡萄牙新政府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

上一屆葡萄牙政府是藉著南非戰爭失敗後國民的的反東非情緒上臺的,但是在經過了長期社會矛盾的積累後,東非仇恨論已經無法滿足民眾情緒的宣洩。

東非牌顯然已經無法成為政府轉移矛盾的藉口,而且葡萄牙政府很清楚,繼續碰瓷東非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進一步得罪東非。

進入20世紀以後,東非已經坐穩了世界帝國主義中一員的位置,而與之相反的則是葡萄牙的全面徹底衰落。

葡萄牙政府可不會因為民眾的情緒,就更進一步的得罪東非,畢竟隨著東非大西洋艦隊的崛起,東非軍艦是真有可能開進里斯本。

所以葡萄牙新政府上臺後,自然而然的選擇和東非“重歸於好”,在東非初步殖民非洲並且沒有和葡萄牙正面接觸的時候,雙方關係其實還是不錯的,所以兩國“重歸於好”也是名正言順。

連葡萄牙這種和東非有過“不共戴天”之仇的國家,都能“重歸於好”,歐洲其他國家和東非的關係基本上都很不錯,甚至還有德國,奧匈帝國等“手足情深”的國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