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北冰洋對於勝利是抱有能得到最好,得不到不強求的心態的。
來之前趙無泯跟他說:“我們必須贏。”
北冰洋裝作灑脫的問道:“為什麼,有必要那麼執著嗎?”
趙無泯雖然不從事機加工行業,但他說的下一句話使北冰洋很受觸動。
趙無泯說道:“行業只有做到了標杆,我們才有話語權,才有定標準的權利,才不會受制於人。”
所以北冰洋毫無保留的給蓋耶夫和艾莉婕的機甲安裝了動平衡系統。為的是讓他們產生技術依賴。
溶洞內怪石林立,燈光絢爛,光怪陸離。每個機甲的探路方式不盡相同。
作為視覺技術的領頭羊艾默公司自然依靠自己的高科技,低能見度視覺技術,最佳化視覺範圍,自動測量距離差,建立立體模型。
三林的高達透過紅外線成像技術,建立溫感三維模型,辨識方位。
帝國理工的鐵桶機器人利用鐳射掃描器成像技術塑造溶洞模型。
居里公司透過回聲定位辯識空間建模。
蘇伊公司也有自己的一套方位感應器,觸鬚感應裝置透過體外觸鬚的微量感應測量空間並確定位置。
盧森堡的磁力一號,依託於強力的電磁技術,具有超強的定位系統,記錄路徑並依靠軌跡形成地圖繪製。
而揹包客測繪技術就顯得老套了,全靠攝像頭,記錄路徑模擬空間,並跟地圖對比定位獎盃位置,全靠太利的記憶能力。
進入溶洞後,太利現實透過vr傳輸過來的影像進行位置確認。
揹包客不同於其他機器人進入溶洞就開始建模,他是靠溜達,透過親自觀察定位。
好在溶洞光線還可以,透過自己的不斷摸索,再對比三維地圖,揹包客確認了自己的一個大體位置。
太利把地圖輸入揹包客系統,在再把自己剛剛測量的距離預估一個圖紙比例輸入系統,最後定位把自己的位置標誌上去。建立了一個副本地圖。
vr上顯示,是否開始導航,太利點了個是。
任務開始,請根據箭頭方向移動,螢幕上一個箭頭指明瞭方向,太利順著導航前進,在前進過程中發現不對再對地圖進行微調,走出十幾米後,副本地圖定位幾乎沒有差錯了。
太利看了看還在開闢地圖的幾臺機器人,擺了擺手說道:“掃地機器人們,繼續你們的精確作業,哥們先走一步。”
溶洞外面幾個公司的操作器顯示屏上,不斷拓展更新著三維地圖,展現著他們的技術能力。
其實這些技術早在掃地機器人上就有了。
眼見揹包客深入到了內部,沃斯特手下的終結者機器人竟然停止了細緻的掃描工作,緊跟著揹包客的步伐向著裡面走去,同時帝國理工的鐵桶機器人,居里公司的蟋蟀頭機器人,高達也都依次停下地圖掃描作業,緊跟著終結者的步伐。
“太利,他們衝你去了。”艾莉婕發現了異樣,提醒道。
“明白。”太利簡單的回了一句。
而磁力一號和變形機器人也都停止了無謂的作業,沒必要秀這種技術徒增笑話,也跟著向溶洞裡面深入。
越向裡面,裡面的道路也越發錯綜複雜,有著導航系統太利快速地推進著,在他看來自己這裡是速度最快的。
現實是本就那樣的無恥還是因為人為的染指而顯得更加骯髒?
揹包客的前面出現了四臺機甲正是終結者,高達,鐵桶和蟋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