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
延國邯鄲天道皇宮興殿。
興殿是延皇修養禪息的地方,環境寧靜,檀香芬芳,唐淵明身穿紗羽寬衣在翻閱詩書,側躺略顯睏意,他起身散步觀賞池塘華景,突然萌生殺意,於是貼身侍衛立刻備足弓箭。
徐盛應延皇宣召進天道皇宮興殿,他沒有穿戴官服官帽,更沒有往昔強硬氣場,他清楚白虎軍機元氣大傷,雖然太子及朝廷禁軍有出面制止內亂,但是延皇始終沒有正式表態,也可能會譴責屠盡奉氏家族的罪名。
庭院池塘淺水清綠,紅白黑藍錦魚暢遊(紅側意是三處紅甲,白側意是一處白武,黑側意是四處黑衛,藍側意是八處藍官。)唐淵明舒張著筋骨,他舉起彎弓朝水裡射箭,甚是歡樂,此般荒唐行為令徐盛反感。
“朕曾經黃金沙場劍點兵,百步穿楊定乾坤,可是朕不再年輕,池塘裡的魚射都不中。”唐淵明三箭落空卻笑得開心,他身旁宦官獻媚奉承道:“皇上亦是天龍真軀,年年益盛且箭法非凡,故意射偏是聖賢恩德,相反,池塘殃魚不識好歹,自會遭受雷譴。”
徐盛看出四色錦魚的端疑,他單目怒視宦官奴才甚是不滿,唐淵明察覺到異樣,便退走身邊侍衛宦官,委婉問道:“朕痛惜徐參謀喪失愛子,同時悲憤奉賢謀亂造反,不停禍害白虎軍機,可是奉氏家族在延國頗有名望,徐參謀會不會有公報私仇且濫殺無辜的嫌疑呢?”
涼風兮兮,寒意涉心,徐盛感覺到唐淵明有種莫名殺意,於是跪地認錯,並解釋道:“若能以臣子殘命及白虎軍機總參謀位置換取徐凌再生,臣子絕對毫無猶豫的換,可是逝者難生,徐家血脈盡斷,請陛下體諒臣子艱難,再則奉賢謀亂造反,定然離不開家族勢力撐腰,若白虎軍機及朝廷禁軍只誅殺反賊,不殺奉氏餘孽,那麼反賊終會捲土重來。”
徐盛的解釋令唐淵明敢怒不敢言,他把雙手停擺腰間,語氣偏重問道:“那麼朕是不是要感謝徐參謀絞殺餘孽?替朝廷除害?”
“陛下多慮,此事皆是臣子理所應當的職責。”徐盛起身仍卑躬屈膝,他清楚自己處境不容樂觀,但是他絲毫無懼唐淵明的壓迫,直到唐淵明道出唐元民暗路夜襲失蹤的事情(仍找不到屍體)。
“雖然唐元民是前將軍理應為國捐軀,但是聖殿時徐參謀承諾軍機密保定能截回,唐元民定能順利執行暗路夜襲行動,為何偏偏就有胡亥伏兵?為何白虎軍機沒有支援?是不是徐參謀只顧著絞殺反賊及其餘孽?”
話音剛落,唐淵明立即拔箭彎弓射向池魚,箭法快得精準,撲通兩聲響音,紅黑錦魚雙雙斃命,徐盛驚恐害怕,他立刻再次跪地認錯,甚至磕頭請罪,這是欺君食言之罪。
“朕表面是忽略朝政,實際是相信三大機構能共同協力處理朝廷事務,可是徐參謀想借助太子唐元傑及白虎軍機左右朝政,無視司法院且打壓監察府,對嗎?”唐淵明恨意扯住弓弦,利箭對準著白色錦魚,徐盛知道李太白定是用太子相助事情造作陷害,無可奈何的他邊痛哭邊念道:“臣知罪,請陛下開恩。”
“徐參謀右目失明且左臂癱廢,那麼奉賢自刎內堂算是扯平,徐參謀痛失愛子導致血脈盡斷,那麼奉氏家族遭遇滅頂之災也算是扯平,可是朕呢,朕的兒子難道就是咎由自取嗎?難道就沒有人該負責任嗎?”唐淵明再發一箭,箭身貫穿白色錦魚身體,徐盛明白心意,無奈道:“臣明白陛下意思,臣會辭退白虎軍機職務且自行了斷。”
“朕念往昔徐參謀的功勞,可以再給兩個月時間,一是找到唐元民,不管是活人,還是屍骸都必須帶回來,二是調查曠景洩漏軍機密保的真相,必須把幕後指使及其勢力通通抓出來。若是徐參謀能做到,朕能保你衣錦還鄉,若是徐參謀做不到,那你自己清楚後果。”
唐淵明把彎弓交給徐盛,此時徐盛看著池塘清水血跡斑斑,紅黑白錦魚皆被利箭貫穿身軀而亡,唯有藍色錦魚絲毫無損地暢遊。
(此事便是興殿射魚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