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於光愷驚呼一聲,“這倒提醒我了。得加上一項。凡專業科考入西、河兩地為官的,三年任滿後不得調去他省。不然,人人拿其當跳板,可不得了。”
張奉英道:“也不能一輩子都在那兒吧。總得擬出個期限。”
林珂點頭贊同,四人便接著商議起來。
類似的情景,翰林院、六部衙‘門’都在上演。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後彙集到葉明淨案桌上的十幾本計劃書,居然方方面面都完善了不少。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麼岔子。
葉明淨很高興:“一項政令還不好,還得看他具體實施的效果。實踐是檢驗它的最好辦法。就這麼辦吧,今年將政令宣告下去,明年開始加專業科考。只要有舉人功名的,皆可參加。官職空缺就是西北、河北兩地的那些。”她想了想,又道:“將文武科考、專業科考時間都錯開。科考最先、武舉之後,專業加考最末。秀才,只能參加武舉。舉人,則三項都可參加。”
武舉,在這個時空,是李若棠先‘弄’出來的(文科舉的誕生依舊在隋煬帝那裡)。她在最初即規定了,不管文舉人還是武舉人,秀才身份都是最基本的敲‘門’磚。李若棠認為有了秀才身份就是高中畢業。文舉人是文科大學生。武舉人是軍校大學生。文科大學生(文舉人)可以繼續考‘公務員’(進士)。武舉人就不需要了。軍校大學生畢業了,當然得進軍隊深造。進了軍隊才能見真章。故而,周朝與夏朝都是沒有武進士的。而這樣一來,武舉的規模就和文舉的院試不一樣了。武舉院試不可在當地籍貫考。必需來長安城。
故葉明淨有此一說。她希望不拘一格,找出幾個全面發展的人才最好。
陛下輕飄飄一句話。下面的人就得跟著忙,排日子、排人手、排地方。事務繁多。
在這一大堆事務中,還有一件重中之重的。那就是大皇子葉初陽殿下的三位老師人選,和兩個伴讀人選。
朝臣們關注三位老師的名額,雖然誰都知道已經只剩倆兒了。勳貴們關注伴讀名額。目前看來,似乎也是有人‘插’隊,顧朗的小兒子目前可是和大皇子殿下住一塊的。
葉明淨本人對此事當然也很重視。老師的人選很好辦。葉初陽才六歲,目前主要是基礎教育。便在翰林院裡挑了兩個,一個是善文史的何修元,一個是善算數的馮之寬。再加一個主力人員杜憫,三人就齊全了。
伴讀人選比較麻煩。葉明淨選來選去。選了薛凝之的嫡長子薛徵和王安園的小兒子王恪。選薛徵的原因是因為他聰明、穩重。選王恪的原因恰恰相反。王恪讀書平常,可‘性’格開朗。就連長相也是喜氣洋洋,臉圓圓的像個大蘋果。
四位曾經的伴讀如今只有薛凝之的兒子入選。對此現象另外三人倒沒什麼感覺。齊靖自家知自家事,他家的嫡子被慣的太寶貝,受不得委屈。還是別去的好。江涵就更沒意見了。他家兒子去年才生,路還走不穩呢。孫承和嫡子倒是有兩個,可惜年齡差的多了些。而且這兩位也是調皮起來能翻天的主兒,若是常伴葉初陽身邊,只怕真能將屋頂給揭了。
葉明淨如今常住西苑。葉初陽的上書房自然也就設在了西苑。西苑不比皇宮,離城裡的來去距離有些遠。薛徵今年七歲,王恪六歲。都是小孩子,若這麼天天往來,只怕天還黑著就得出‘門’了。葉明淨便下旨,賜他們也住在西苑。還特別恩准,可以帶兩個自家的下人進來服‘侍’。
事情定下來後,薛、王兩家人各自準備不提。蓬萊仙島中,有一個人的處境開始尷尬起來。便是今年同樣六歲的顧茗。
顧茗住在蓬萊仙島,晚上還和葉初陽、葉融陽睡一個房間。白天,杜憫講課時他在一旁聽,功課也是和葉初陽一般的做。除了葉初陽習武他不跟著,學業方面基本一樣。
選伴讀的訊息一傳出,別說朝臣們以為顧茗會佔一個名額,就是他自己,也是這樣以為的。結果最後的定局全然相反,顧茗的處境,就有些尷尬了。
他魂不守舍了幾天,葉初陽終於發現了。問他怎麼了。顧茗到底才六歲,心裡的委屈無處可訴,吞吞吐吐的就說了。
葉初陽燦爛一笑:“這是什麼大事?走,我們去問問母親。為什麼沒選你。”
顧茗大驚失‘色’:“殿下,萬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