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錢唐看到諸如冊封胡季犛為安南國王,並且賜名胡一元,要求雙方通商貿易,准許工匠往來等等……錢唐看到這些,不免怒火中燒……越看越覺得不舒服。
這不就是把對待高麗的那一套,複製在安南嗎?
可問題是高麗那邊連個辛旽也容不下,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安南這邊,老百姓已經起義,情況還是不同。
如果還是繼續過去的做法,未免傷了人心。
一旦習慣了,也就沒法將安南徹底拿回來了。
“太師,總而言之,下官以為,總有些事情,不能只是算金錢收益。若是太師覺得合適,我願意請令前往安南,推行均田……”
他還沒說完,張希孟就擺手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的主張我也十分贊同。確實,我們過去對外開拓,總想著不能賠錢。但是作為國家,總有些要堅持的東西,這些東西,遠高於金錢!”
張希孟道:“陛下,臣以為應該制定一條規則,達到一定程度,就要併入大明,算作華夏九州之地。在對外開拓之時,也要把這一項放在最前面!”
朱元璋微微頷首,“先生的話,自然是好的。那你看接下來要怎麼辦?”
張希孟酌量一下,立刻道:“應該對義軍百姓提供庇護。調撥五萬人馬,屯紮在安南和大明的邊境上,可以交給朱英督師!”
朱元璋立刻點頭,“他熟悉情況,確實可以!”
隨後張希孟又道:“接下來安南的國王,不論是誰,都要先表態支援均田,唯有如此,大明才可以冊封國王。如果沒有人願意,那就調動兵馬,大舉南下,以泰山壓頂之勢,剷除安南國內,所有豪強勢力。抗拒上國,就只有死路一條!”
這一番的表態,和最初的方略,簡直南轅北轍,完全不是一回事。
但安南的局勢變化,老百姓對待均田的態度,也感染了大明君臣,確實不能只算經濟賬,做大做強華夏,走向真正的輝煌,這才是最重要的。
不忘初心!
就在大明朝廷,達成共識之後,整個安南,也陷入了全面的戰爭……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站出來,每天都有豪強被殺戮,頭顱掛在竹竿上……
與此同時,豪強、官吏、兵將,他們也在迅速集結,並且火速鎮壓亂民,老百姓的死亡,是豪強的千倍,百倍!
張東軍營的外面,已經跪滿了前來懇求的百姓。
上國務必開恩,幫幫我們吧!
張東頭皮發麻,他才幾百人,身份也是冒充的,就算想幫忙,也是有心無力……就在他撓頭髮的時候,突然有人大喊。
“旨意到!快來接旨!”
..23xstxt.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