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哪個帝王,不想讓自己的國家遼闊強盛?
其實曼努埃爾還知道,大明朝的做法,其實有些像羅馬早期……彼時的羅馬也是以自耕農為主,老百姓除了耕田,就是打仗。
耕戰結合,簡直是西方的秦國,所以中國史書上稱羅馬為大秦,也不無道理。
只是隨著國家發展,羅馬也出現了土地兼併,貴族霸佔了太多田地,自耕農淪為佃農,奴僕。
強大的羅馬軍隊,也不得不轉換為僱傭軍……地方豪強做大,藩鎮割據,皇權衰弱……其實看羅馬帝國的歷史,很容易聯想到中國的王朝興衰,邏輯幾乎都差不多。
只不過接下來的差別就來了,東方世界雖然王朝衰敗了,但是還有強大的文明存在,繼之而起的英豪,無不以一統天下為根本任務。
也正是因為如此,東方一次次涅槃重生,大一統觀念在每一次涅槃重生之中,不斷加強,到了後來,像三國兩晉南北朝這種長時間的分裂,已經不怎麼存在了。
可西方卻是不一樣,羅馬之後,再無羅馬。
更可怕的還是這個趨勢還越來越明顯,分得越來越碎,甚至任何試圖一統西方的努力,都會被視作犯罪,招致群起而攻之。
“我們都是被宗教信仰給害了!”
經過好幾天反思的曼努埃爾總算得出了一個堪稱經典的結論。
沒錯,東方雖然有神明崇拜,也有廟宇,當東方人是以一種理性的態度,對待神明的。他們不是無條件相信神明。
任何神明,只有靈驗,能夠庇護信徒,幫著信徒完成夢想,才會得到推崇,不然的話,東方人就會毫不猶豫拋棄。
從這一點來說,東方人是神明的主人。
這一點就和西方人完全不同,西方人把自己視作神明的羔羊奴僕,從來不敢質疑神明,只會覺得是自己不夠虔誠!
這是多麼愚昧可笑的行為!
正是宗教信仰,害了西方,制約西方走向富強!
沒錯,就是這樣的!
但張承天把曼努埃爾的感悟告訴張希孟之後,張希孟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這個反思,還真是深刻啊!
“對了,現在應天城中,還有蘇杭等地,夷商多嗎?夷人學者呢?”張希孟好奇問道。
張承天立刻道:“不少,就是拂林國的不多,其他國家人數極多,其實也有奧斯曼的。而且咱們完成了環球航行,也見到了一些西夷,就比如佛郎機人,威尼斯人……他們也有陸續來到大明的。不過最多的還是倭國的,安南的。原來高麗也不少,不過現在高麗似乎不能算是蠻夷了。”
可不是嗎!
李善長折騰了這麼久,高麗的青壯幾乎都沒了,又有那麼多大明年輕人過去開拓,要不了多久,還真都成了一家人,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若干年後,他們爭一些人物的出生地,或許會有點小麻煩……
“你說能不能讓這些夷人湊在一起,研究大明。”張希孟道。
張承天瞪大眼睛,“讓他們研究大明?”
“對,就是藉助他們的視角,來看大明,最好能形成一種顯學……你明白我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