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第一臣筆趣閣> 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 (3 / 4)

兩個大缺大德的傢伙,湊在了一起。

根據他們估算,最後大約能抄出來一百五十萬石……這些糧食,可以毫不客氣講,別說韭菜根了,就連雜草根都不剩了。

經過這一輪的壓榨,高麗必須均田,給老百姓一點活路,讓他們喘口氣,不然就真的成了不可持續竭澤而漁了。

他們在這邊籌備著,另外一邊,朱英也在積極調動。

朱英比朱棣經營更早,他手上就沒有糧食嗎?

事實上朱英不但有,而且數量還不少。

只不過他有個任務,就是經略雲南。

拜趙宋所賜,這塊土地,也離開中原幾百年,情況大致和北平類似。而面臨的困難,還要更加嚴峻。

主要是雲南地形複雜,周圍土司部落林立,各種勢力,犬牙交錯,亂成了一團……

朱英不得不大量移民,建立屯墾,又要梳理和土司的關係,能收服的收服,不能收服的,就要清剿。

還要修整道路,建立學堂,推行教化……總而言之,朱棣乾的事情,他都幹過,而且還要比朱棣困難好幾倍。

這麼多年下來,朱英總算是有了點成果,雲南的軍屯,能夠滿足八成以上的消耗。

剩下的兩成,完全可以安南等地弄到。

也就是說,嶺南的糧食,有近二百萬石,可以拿出來救急。

朱英還覺得不夠,就聯絡了方關,讓他從小琉球調撥一批糧食,大約可以有八十萬石左右。

各處都在積極籌備,張希孟這些年做得準備,都已經發揮出來,一場圍殲戰的態勢,已經呈現出來。

朝廷是備足了火力,嚴陣以待。

而應天的糧價,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了略微上升的趨勢。

北平的第一批糧食,已經消耗過了八成,有些糧行已經賣光了存貨。

另外一邊,報紙上連篇累牘,抨擊朱棣的炮火,越來越強烈。

和食鹽不同,有膽子站出來直接替鹽商說話的,到底還是不多。

糧食就不一樣,很多百姓,都要把糧食拿出來,出售換錢,維持家庭開支。

糧價下跌,對這些老百姓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所以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聲音,說是希望朝廷能維持糧價,不要讓百姓白白辛苦。

層層壓力,都落到了朱標肩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