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輪到了方孝孺發傻……這個燕王不是挺好的嗎?怎麼和傳言的不一樣?
看起來人言不能盡信。
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的時候還少了?
自己還跟張相告狀,冤枉了好人。
現在看來,倒是自己對不起燕王了。
“王爺之言,甚是有理。方孝孺必定竭盡全力,請燕王放心!”
朱棣很感動道:“既然如此,你就辛苦一下,趁著張相在北平的時候,也給他們講講,能聽到張相講課,那是他們的福氣。”
方孝孺連連點頭,趕快辭別朱棣,迫不及待去籌備了。
臨走的時候,方孝孺還惡狠狠看了黃子澄一眼,都是你這個東西,把好好的燕王殿下都給教壞了。
黃子澄滿腹委屈……我冤枉呀啊?
只剩下兩個人,他猛地看向朱棣,驚訝道:“燕王殿下,你,你怎麼改主意了?咱們不是說好了,要教成紈絝子弟嗎?”
朱棣瞪了他一眼,“蠢材,人家又不是隻有一個兒子,你給教廢了,他們再換一個就是了,而且他們還會心生芥蒂,覺得咱們北平有意害他們,從此就跟咱們生分了……你說說你,出的不是餿主意嗎?”
黃子澄目瞪口呆,忍不住伸出大拇指,“殿下高見啊!那,那你準備怎麼辦?”
朱棣呵呵一笑,“自然是把他們培養的,看起來像個人才。”
“看起來像個人才?”
“對!就是你熟悉的那種,就是下筆千言,胸無一策。只會說大話,屁事不會幹,又不食人間煙火,不懂民間疾苦……對了,就是士大夫那種,跟你以前一樣!”
黃子澄哭了,你這個形容,還真是不客氣啊!
“殿下,我大概明白了,可是這種人,如何能得到各個部落的青睞啊?”
朱棣沒回答,而是反問道:“黃先生,那你說一個文人,如何能得到皇帝信任,在官場風生水起,如何混到了宰相的高位呢?”
黃子澄忍不住思量起來……這個讀書人,顯然不是張希孟、李善長那種,而是王朝中期,靠著正規途徑爬上來的文官。
首先,這幫人要有個不錯的考試成績,尤其是在科舉之中,要考到前幾名,被朝野知曉,獲得學歷。
對應的,就是讓這幫頭人子弟進入北平大學堂,得到名師教導,順利畢業。
其次呢,文人還要什麼?
文人需要互相抱團,彼此提攜,形成一股勢力。
只要大傢伙擰成一股繩,才不至於被人坑了。
放到北平學堂這邊,就是讓不同部落的人,彼此熟悉,結成同窗之誼,甚至讓大明的高材生,跟他們成為朋友,拓寬人脈,打下基礎。
這樣一來,從北平大學堂順利畢業的頭人子弟,就光鮮亮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