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頓時發愣…好你個張希孟,咱以為你重用書生,是愛惜人才,盡心替咱做事呢!
沒想到竟然是喜歡聽人拍馬屁!
咱記下了!
老朱黑著臉,怒視張希孟,趕快分出點來,不然咱跟你沒完!
張希孟感覺到老朱眼神不善,連忙轉移話題,“主公,說笑歸說笑,其實臣覺得,當真不該有推翻孔孟之道的心思,這是一件頂大的事情,臣懇請主公一定要深思熟慮,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都不要如此行事!”
張希孟收攏了笑容,語氣格外凝重。
老朱也漸漸嚴肅起來,“先生是覺得樹大根深,難以撼動嗎?”
“有這方面的因素,但卻不是主要的。”
“那是什麼?”老朱道:“先生這些年講了這麼多,至少理學是個壞東西,難道不該徹底推翻嗎?”
張希孟搖頭,“主公,其實不管咱們承認不承認,不只是孔孟之道,包括理學主張,也有相當一部分,內化成了我們骨子裡的東西,分不開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治學讀書的方法,臣也是很服氣的,當然了,他得出來的結論,臣是不敢苟同的,至於他立論的根基,臣更是鄙夷。
“對待曾經的東西,而且還是流傳了兩千多年,深入到方方面面,無孔不入的玩意…倉促之間,誰又能弄出這麼豐富多樣的東西,把人的腦袋全部清空,然後再度填滿?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啊!”
張希孟語重心長道:“主公,臣以為該做的是把孔孟之道,程朱理學,全都劃入曾經的千年裡面,暫時做一個切割,別讓這些東西干擾主公施政。然後遇到了需要,就從故紙堆裡翻出來,稍加改造,重新闡述,再度拿出來,填充空白。如何取捨,全在主公一念之間。”
朱元璋默默聽著,忍不住頷首,“先生高論,總是讓咱茅塞頓開啊!”
張希孟略沉吟,又道:“主公,容臣再說幾句話,其實不光是孔孟之道,還是程朱理學,也包括臣提出來的這些東西,都是主公手上的工具,主公是君主,雷霆雨露,皆是天恩。斷然不存在什麼張子之道,也沒有孔孟之道,主公就猶如天下唯一的太陽,斷乎不許有人遮掩主公光芒。
老朱凜然,他目視著張希孟,皺眉道:“先生怕咱猜忌?”
“不!”
張希孟搖頭,“臣是擔心主公權柄不重,推不動千年變局啊!”
試問天下臣子,誰不想竊取主上威福,又有幾人唯恐君王權柄不夠啊!朱元璋微微仰起頭,心思翻湧,暗暗感嘆。
戰場上爾虞我詐,國事上紛繁複雜…越是怕控制不住,就越容易猜忌文武,不可能無條件相信。
但是在張希孟面前,老朱是真的徹底放鬆了,用不著任何懷疑。有什麼話,除了和馬氏說說,也就是和張希孟,
可以毫無保留談談了。
“先生,你想讓咱推動千年變局,咱也有這個心思,可這個千年變局,到底是什麼樣的,先生能不能告訴咱?也好讓咱有個目標啊!”
張希孟回答道:“主公,所謂千年變局,臣最早以為是君王和百姓共天下,後來臣以為要分封海外疆土,建立前所未有的遼闊疆域。後來臣又想著建立新學,教化蒼生。但是臣現在有個感覺,這個千年變局,需要天下有識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