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第一臣筆趣閣> 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 (2 / 3)

劉伯溫用了不足百字,就把朱元璋謀奪天下的策略講清楚了,針對四大對手,讓韓宋和大元互相消耗,陳張之間,先陳後張。

那朱元璋自身該怎麼辦呢?

劉伯溫接下來寫到,金陵六朝古都,虎踞龍盤,帝王之氣森森,正是基業所在……耕不忘戰,戰不忘耕,以耕備戰,以戰護耕,

耕戰結合,所向披靡!

又一項關鍵的措施被劉伯溫提了出來,耕戰結合,確實適合如今的朱家軍。

老朱也漸漸有了興趣,他向下瀏覽,劉伯溫連續提了幾項重要的建議……通篇讀下來,最大的感覺就是劉伯溫這人務實,能提出可行的策略。

比如劉伯溫提出減省刑罰,但是他接下來就補充說是元政無道,也就是說,要消除元廷錯誤的刑罰,而不是簡單的降低懲罰那麼簡單。

還有劉伯溫提出要廣納人才,開科取士……但是劉伯溫隨即主張建立學堂,所有人才,必須先入學,而後才能為官。為官之前,必須考察人才能力,然後才能授官!

看到這裡,張希孟都忍不住一陣讚歎。

其實明初的時候,並非只有科舉一途,甚至說科舉都不是最主要的取士方式。

國子監作為最高學府,有著完整的學習制度。

他們也有積分之法,而且按照積分,在六堂依次往上升遷,如果表現特別好,還要奏請聖裁。

而且還有監生歷事的制度,也就是實習,瞭解政務,免得成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廢物。

在明朝開國的階段,國子監生,由監生考中的進士,翰林,比比皆是,他們的能力甚至在一般的進士之上。

即便站在後世的角度來看,這一套學習辦法,也是可圈可點,沒有什麼問題的,最多就是在學習的內容上面,稍微做些調整罷了。

那有人要問了,國子監這麼牛,為什麼到了明朝中後期,變得人厭狗嫌?盡是一幫廢物在裡面混日子?

這事情大約可以寫成一篇幾十萬字的論文,大約的體面是國家是怎麼失去對人才的掌控權,或者私人辦學如何打敗官方辦學的……

總而言之,就是不斷摻沙子,把一些官僚子弟塞入國子監,到了景泰成化之後,乾脆准許花錢入學,可以捐粟送監,說白了,就是拿錢換監生功名。

事情到了這一步,國子監也就不出意外廢了……而這些建議都是來自朝中的忠正賢臣,他們倒是不貪贓枉法,可是敗壞國典,摧毀祖制,下起手來,半點不客氣。

而此時劉伯溫提出的辦學,卻是明顯為了打擊地方計程車紳,也是他的報復大計之一。

有了官辦學堂這一層,學什麼,教什麼,都捏在官方手裡,而且還可以隨時加恩學生,讓他們忠心辦事。

雖然學堂不能保證百分百忠心,但是念官方學堂,跟念晉商學堂,出來的人,大約是不一樣的。

劉伯溫主張讓蒙童入學,計民授田,編戶齊民,建議老朱一心獨斷,少數強敵,重在發展……

一路看下來,一共十八條諫言,幾乎每一條都切中要害,老朱反覆看過之後,也不由得讚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