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第一臣筆趣閣> 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 (1 / 3)

一篇祭文讀下來,宋濂已經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

這不是一篇普通的祭文,而是一套完整的綱領,是整個朱家軍集團,對於歷史的看法,對於未來的展望。

從盤古開天闢地講起,是為了區別華夷,歌頌賢臣,甚至把陳勝吳廣寫進去,是為了讚揚反抗。

歸根到底,又落在救民之上,民意即天意,天心即民心……說到了這份上,等於是徹底和元廷還有其餘紅巾軍區分開。

朱家軍已經成為了一支徹徹底底,與眾不同的力量。

什麼名分爭執,要怎麼號令治下,怎麼對外宣稱……全都沒有了疑問,紀年使用華夏吳國,以老朱入金陵的次年算起,也就是至正十六年為華夏吳國元年,用國號為吳,但國主號為吳國公,並不稱王,入境華夏吳國,簡寫成吳,或華夏均可。

至於紅巾軍,朱家軍的稱呼,在正式檔案裡面,也多以華夏代之。

總而言之,老朱的勢力徹徹底底獨立起來,而且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

朱元璋就任吳國公之後,任命屬官,宣佈新政,而諸般大政的頭一條,就是發行華夏寶鈔。

而這個任務,也就落在了張希孟的頭上。

“諸位都商議一下,看看要怎麼辦吧?”

張希孟也有了自己的值房,他居中而坐,劉伯溫,宋濂,甚至賈魯,龔伯遂等人都來了。

尤其值得一提,連也先帖木兒也被叫來了。

這位剛剛修了好幾個牛蹄,身上還帶著糞土的味道,索性大傢伙也沒有在意,認真做事的人,總是值得尊重的。

“也先,大元的寶鈔似有一段還不錯,你能不能分享一下經驗,讓我們都仔細聽聽?”

也先怔了怔,寶鈔,這破玩意簡直是他們兄弟心中的痛,紅巾軍興起的一大原因就是變鈔。

正是有了切膚之痛,談起來才更加深刻……有些書中盛讚元朝的寶鈔,認為這個寶鈔儲備金充足,幣值穩定,非常先進,比起大明寶鈔強多了。甚至可以得出元朝統治者比起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更懂經濟。

至於哪本書,也就不用多說了。

其實論起幣值穩定,商民便利,元朝寶鈔維持的時間,還真沒有大明寶鈔長……只不過在古代的條件下,搞紙幣,下場大概都能預料。

元朝最初發行寶鈔,甚至不是以白銀作為儲備金,而是用生絲,一千兩生絲作價五十兩銀子,然後一兩銀子做寶鈔兩貫,也就是說一千兩生絲,換一百貫寶鈔。

後來元朝乾脆以銀子作為儲備,隨路設立官庫,貿易金銀,平準鈔法。每花銀一兩,入庫其價至元鈔二貫,出庫二貫五分。赤金一兩,入庫二十貫,出庫二十貫五百文。

按照元廷的設計,如果外面拿一兩銀子,可以換出兩貫寶鈔,而每多一兩銀子的儲備,可以多發行兩貫五分寶鈔,赤金按照十倍銀價計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