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嗎?
有那麼差嗎?
“咳咳,先生,當真一點可取之處都沒有?”
張希孟這才從驚訝中清醒過來,連忙搖頭:“主公回錯了意,我是被主公的文采驚到了。真是萬萬想不到,主公的進境如此之快,要不了多久,便是詩文一途,也能造詣非凡啊!”
張希孟還真不是尬吹……雖然老朱這首詩遠談不上多出眾,甚至有不少化用的地方,但是已經可圈可點了!
尤其是最好兩句,絕對頗有帝王氣象!
詩詞有婉約豪放,但不論如何豪放的詩人,都沒有那股子帝王氣象……劉邦雖然不讀書,可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把帝王氣象,蒼生之念,演繹得淋漓盡致。
而朱元璋這兩句,仔細品讀,還真是頗有意境……大軍南征,猶如紅日噴薄,自東昇起,大好的江山社稷,盡在眼前,只待豪傑之主,唾手可得!
“妙!主公的詩的確是妙!”張希孟發自肺腑讚道:“主公要是生在了太平富足之家,八成也是個風流才子,詩書名家啊!”
“哈哈哈!”老朱忍不住大笑,還真會拍馬屁……不過這話也沒錯,憑啥咱就做不了李白杜甫啊!
“可惜啊,咱生在亂世,家中悽慘,只能提刀躍馬,殺出一個太平。這富貴榮華,註定和咱無緣了!”
老朱甩了甩頭,將作詩的事情拋在了一邊,又向前趕路,走出來一段之後,他才道:“先生,你說咱為什麼不擔心徐達和常遇春他們?”
張希孟道:“這倆人都是當世猛將,小小的寧國,已經沒有什麼名將,更何況民心在我,怎麼看,都十拿九穩,用不著擔心。”
朱元璋這一次搖頭了,“先生這話可未必對,雖然勝券在握,但是還要看打多久,耗費多少力量,如果遲遲不能破城,耗損無數,就算打贏了,也和輸了沒什麼差別。”
張希孟一怔,老朱這話有深度了,大約就是在戰略上可以藐視敵人,但是在戰術上,必須重視敵人,唯有如此,才能贏得乾淨利落。
老朱這境界提升的的確很快啊!
自從奪取金陵,有了坐斷東南的架勢,老朱開始以天子的高度,審時度勢,的確有過人之處。
“主公莫不是已經把握十足了?”
朱元璋一笑,“先生果然機敏。”
說著,朱元璋將右邊袖子遞到了張希孟的面前,從袖子裡掉出了一封信,張希孟接在了手裡,寫信之人竟然是別不華!
這位蒙古大將竟然要歸順朱元璋了?
張希孟展開書信一看,上面果然如此。
別不華語氣謙卑,說自己雖然是蒙古人,卻也知道大義所在,元廷氣數將盡,朱元帥順天應人,愛惜百姓,便是蒙古人也能得到優待,果然是仁義王師,他為了部下計,為了宣城百姓計,願意投降。
只求朱元帥能夠網開一面,給一條活路,大慈大悲,感激不盡。
張希孟看到這裡,忍不住點頭,“主公,別不華倒也識趣,他願意投降,自然是最好不過……只是他在書信裡還說楊仲英是個死硬頭殼,楊家有產業,又人口眾多,定會跟主公血戰到底,不會投降。他願意替主公拿下楊仲英,此人倒是有些趣味。”
老胡淡然笑道:“這事情的確大有趣味,咱們大可以慢慢看著就好。”
張希孟略驚訝,老朱這表現有點高深莫測了,對方主將已經投降了,不趁熱打鐵,拿下宣城,竟然還要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