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第一臣筆趣閣>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 (2 / 3)

就拿推背圖的這一象來說,如老朱所講,當然是一種說法,但是張希孟卻有另一番險惡的解讀。

“鼎足爭雄說的是眼下的朝局,一狼二鼠判須臾。講的是脫脫兄弟,脫脫有狼子野心,也先帖木兒卻是個鼠輩,這倆人不足為慮,只要反手之間,就能消滅。至於大元江山,倒也無憂,北關鎖鑰雖牢固嗎!只不過要想天下太平,卻需要等到至正二十五年,還有些煩憂戰亂,擾攘不斷——子子孫孫五五宜。”

朱元璋一聽,立刻瞪大眼睛,還能這麼解讀?貌似也沒錯啊!

一狼二鼠,有人說的是三國爭雄,你卻說兄弟兩個,五五相加是十,你倒好,改成乘法,變成至正二十五年。

整首詩的意思驟然一變,說的是天下大亂,內憂外患,有狼鼠為禍,只要除掉了他們,江山安然無恙,到了至正二十五年,就能風平浪靜,一起歸於太平。

你可真行!

這不是把脫脫往死裡整嗎!

不過稍微想想,還挺有趣的。

讖語童謠,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每逢大事,都會冒出來。

比如曹魏篡漢,就有“委在邊,鬼相連,當代漢,無可言”的童謠,等到司馬家篡了曹家,又如法炮製,一路傳承,直到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這玩意在朝的能用,在野的,也能用,官能用,民也能用。

歸根到底,全看怎麼解讀。谷

張希孟這也算是玩弄讖語的老手了,毫無疑問,就把這招用在了脫脫身上。

說到底,還是看元廷當中,有多少想要攻訐脫脫,張希孟提供的不過是思路線索罷了。

“先生,你的下策如此,那下下策呢?”

“自然是戲曲了,這就是吳大頭負責的了,我給他準備三齣戲,演的都是權臣欺壓國主的戲碼,只要有心人搖旗吶喊,就會成為攻擊脫脫的工具,把聲勢製造起來。”

老朱點頭,“先生這兩招已經夠狠了,難道還有更……過分的主意?”

“談不上過分吧,就是借也先帖木兒之名,招呼脫脫黨羽,要替脫脫丞相搖旗吶喊,只等大破高郵,丞相立刻回京受封,總攬朝局,更上一層樓!”

下策和下下策,都是含沙射影。

到了下下下策,卻是改了思路,不再對映攻擊脫脫,反而是吹捧,往他臉上擦胭脂抹粉,說他是大元朝的棟樑,一肩擔負大元朝生死,萬里江山,全在他的一念之間。

可稍微思量,就會知道,這第三招才是最狠的,捧殺的效果,往往出人預料,比起直接攻擊,更有殺傷力。

朱元璋默默沉吟,說實話,就憑著元朝當下的情況,張希孟的招數發揮了作用,脫脫幾乎是必死無疑。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吳大頭這些人,能不能落實好,還有賈魯他們聯絡的幫手,能不能全力以赴……如果真的按照這個劇本來,那麼就可以提前給脫脫吹一曲百鳥朝鳳了。

朱元璋又思量了一陣,突然嘆道:“先生,這種含沙射影,明褒實貶的招數,放在自己人身上,互相爭鬥之時,也是管用的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