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的直白一點,在很多人看來,朱元璋已經是準皇帝,至於小朱,那也是未來的皇太子,他身上可是有龍氣的,所以才有把他的童子尿稱為龍尿的說法。
張希孟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他造勢的計劃似乎是成功了,不過問題是過於成功了!
甚至有人都說了,韓林兒算什麼東西,也敢號稱小明王?
他嘴裡有玉嗎?
一個冒牌貨罷了,咱們朱公子才是真正的小明王,朱元璋是彌勒降世,都是來救咱們窮人的。
老朱儼然有父憑子貴,一躍封神的架勢。
這些訊息傳播之廣,影響之大,簡直讓人忽略了朱元璋攻克金陵,俘虜數萬的輝煌戰績。
張希孟自然不希望老朱走上肉身封神的路,他也更怕老朱因此就膨脹了,覺得自己真的是仙佛降世,無所不能……
因此張希孟非常希望時間快點過去,他趕快去金陵,好好瞧瞧。
萬萬不要發生偏差才好。
但不管怎麼說,朱公子最大!
張希孟足足等了一個月,馬氏也等了一個月。
她也是耳聰目明,知道了不少亂七八糟的傳言,馬氏有好氣又好笑。
早知道這樣,就不跟著張希孟胡扯淡了。
自己生出來的孩子怎麼回事,自己會不知道?
孩子或許是長得好看一點,聰明一點,孝順一點……但也不至於那麼邪乎啊!
過了,真的太過了!
一個月下來,馬氏恢復了狀態,她迫不及待抱著小傢伙,坐著寬敞的馬車,小心翼翼,趕往金陵城。
總算能見到孩子他爹了。
隊伍浩浩蕩蕩,直奔金陵而來。
在距離目的地還有三十里的時候,老朱安排的迎接人員就到了,為首的是一文一武兩位,武將是徐達,文官則是楊憲。
這位是在朱元璋大破金陵之後,歸附老朱的,他十分精明幹練。不過從汪廣洋的安排上看,就知道朱元璋的習慣,他要任命文官,通常都會在張希孟面前晃一下,得到了張希孟的認可,老朱才會授予官職。
這倒不是說張希孟比老朱更有權勢,或者說老朱沒有識人之明。
主要是眼下朱元璋還沒有確定,他的行政團隊要怎麼編織,很大程度上,就是量才錄用,有非常大的隨機性。
就比如張希孟,他一個經歷司經歷,按理說就是執掌公文的,可是他現在同時參贊軍機,主持軍隊整編,又負責監察考評……幾乎沒有管不到的事情。
李善長也是這樣,他名義上是負責政務的,但是後勤軍需他能管,刑名也是他的,同時地方的官吏任命,李善長也有很大的權柄。
兩個人都屬於超級官僚了。
如今進了金陵,權柄該怎麼劃分,職權需要如何確定……很顯然,這些事情都有待於張希孟的參與。
楊憲也似乎知道了這些,因此對張希孟格外恭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