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冶峰臉上有些疲態,額頭滲出了些許冷汗,身邊的歐莫邪看見爺爺的樣子不禁面露憂色,取出手帕輕輕的幫歐冶峰擦掉了汗水。
歐冶峰對孫女露出一個寬心的微笑,然後看了一眼身後的馬車道。
“這批甲冑和戰槍都是我徒兒趕製出來的,諸君還請帶去用,等到了汴梁城就把最後一架馬車上的東西交給謝長淵。”
歐冶峰聲音嘶啞,一股疲憊的味道十分明顯。
這批重甲雖然是他的徒弟動手打造,可過程中是少不了歐冶峰的監督的。
雖然他已經殘廢,可幾十年打鐵的經驗就是這批盔甲的最大保障。
只要這批甲鍛造成功,這五十名大秦騎兵生還的可能性就越大,為此,歐冶峰三人已經忙碌了十幾天,幾乎每天都睡不足兩個時辰。
一眾軍官感激的看向歐冶峰三人,旋即整齊的對他行了一個軍禮。
旋即,眾人七手八腳的把馬車上的重甲卸了下來,然後再分別捆在自己那匹騾馬的背上。
他們都是手腳麻利的人,三下五除二就把東西分完,至於最後一輛馬車,上面依舊蓋著布,再有麻繩捆緊,前有騾馬三匹用以拉車。
顯然,這上面的東西十分沉重!
當聽見謝長淵的名字時,幾十名軍官都有些心頭火熱。
此人的大名早已響徹大秦,年紀輕輕卻戰功卓越,十年之前在秦晉國戰中嶄露頭角,憑藉個人武勇一路從小兵做到將軍,並且與當時還是太子的贏正文締結了深厚友誼。
在先帝駕崩之前,更是冊封他為前部正印先鋒官,將這個臨戰才會委派的軍職破例變成了固定的,並且還享有隨時調動一支五千人的軍隊的特權,不需要提前請奏皇帝!
有此殊榮,謝長淵當年只要繼續留守軍中,那遲早是要做大將軍的。
可惜後來發生了陸家軍慘案,讓這位少年將軍失去一眼一臂,從此謝長淵就離開了軍隊,開始在北境來回輾轉,並且提出了舉國震驚的北境長城計劃。
對於謝長淵,大秦軍隊自然是無比的崇敬,先前聽聞他一路南下去往南海之濱,卻沒想到此時竟在宋國汴梁城內。
此次,他們五十鐵騎南下就是為了策應謝長淵,在汴梁城八萬禁軍當中衝殺一條血路,為謝長淵爭取到足夠的條件。
只要成功,宋國就有機會與秦國締結聯盟,到了那時,北境長城計劃就能再進一步,在北境之外就多了大宋國又一援助,將來成功抵抗十二神宮代表的西方侵略文明的力量也就更加強大!
他們此番揹負甚重,心裡的滋味那簡直就是五味雜陳,既有參與大事件的激動與榮幸,可也有面臨數萬大軍的緊張。
但是想到能與謝長淵見面,心中的狂熱便湧現出來,其中,最為激動的人就是潘思了。
因為他就是在陸家軍慘案發生前一天從軍隊裡退下來的兵,雖然他年紀大,可不客氣的說,謝長淵是他的老上司。
算下來,當年謝長淵剛參軍的時候,還是潘思教他怎麼在戰場上儘可能活命的呢。
沒想到過去十年時間,謝長淵已經是大人物了,而他潘思卻只是皇城禁衛軍的騎長。
感慨歸感慨,大丈夫從不去在意小小的身份差距,想到要南下去尋謝長淵,潘思還是很高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