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苟出一個盛唐 筆趣閣> 第六百九十八章 帝國使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九十八章 帝國使命 (2 / 4)

很多不容於巴格達的學者,均受到薩曼的庇護。

這些全都便宜了大唐。

李曄旋即在尚學中設立通文館,翻譯薩曼、大食的典籍。

又派出人員,專程到河中搜尋典籍,以及學者。

華夏有科舉制度,學而優則仕,形成龐大的文官系統,但西面不是,學者是學者,官員是官員。

和倭國一樣,只有貴族或者依附於貴族的人才能成為官員。

華夏最聰明的人都做官了,而西面最聰明的人若不是貴族,只能經商和醉心學術。

這也導致西邊的學術氛圍相對純正一些。

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

自從李曄返回長安之後,大唐帝國又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勳貴與世家被李曄有預謀的弄了出去。

各種上升渠道被開啟。

無論是讀書習武,還是經商,在這個時代都有無限可能。

即便什麼都不做,老老實實種田,老婆孩子熱炕頭,日子也過得下去。

李曄與張承業這對老搭檔宛如定海神針一樣,矗立在大唐帝國的正中央。

身周是薛廣衡、韓延徽、馮道等新進才俊,處理政務。

外圍有王師範、劉鄩、郭崇韜坐鎮東南西北,護衛帝國的邊疆。

西土有四武王鎮守一方。

李曄有自知之明,政務託付與政事堂,薛廣衡、韓延徽、馮道都成了正式的閣臣。

政局穩定,大唐自然開始爆發。

國內再次迎來嬰兒潮,市舶司的海稅逐年攀升。

從江南隨便裝上兩船絲綢、瓷器、茶葉送到南洋,就能運回一船船的金銀、香料、寶石。

朝廷有錢,就能減輕對田賦的依賴。

不過,天下太平對李曄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打了一輩子仗,現在反而感到不適應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