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見識了此城的雄偉,才知將士們的英勇。
這時代大部分城池都是黃土夯築而成,如鄂州這般少之又少,謝彥章正是想憑藉此城負隅頑抗,在戰略上拖住唐軍。
鄂嶽的快速攻陷,在戰略上為唐軍贏得相當大的主動權。
唐軍能以此地支援淮南戰場,又能北上騷擾蔡、潁等地。
當然,由鄂嶽北上的雄關險隘全被掌握在梁軍手中,如申州的禮山關、平靖關,黃州的青苔關、羊角寨等天險。
但這並不妨礙唐軍對山北的梁軍形成一定的威懾。
“天下猛將,無過於將軍。”李曄由衷的讚歎。
劉知俊到底還是歷史上的那個猛人。
“此皆陛下運籌帷幄之功,無論有無知俊,鄂嶽之地,必為大唐所取!”
李曄哈哈大笑起來,雖然理是這麼個理,但從劉知俊嘴裡說出來,就是好聽一些。
又忽然想起一事來,“將軍棄暗投明,朕聽說將軍的家小都在汴州?”
劉知俊眼神黯然起來,“末將之弟劉知浣與家眷皆在汴州。”
這時代的普遍規則都是將領領兵在外,家眷留在都城。
劉知俊若是留在梁軍中,按照朱溫的脾氣,恐怕早晚也是個滿門抄斬,反而他鬧出的動靜大,家眷才有活命的機會。
雖然心中難以接受劉知俊拋棄家人的行為,不過這時代的規則就是如此。
“我軍攻破鄧州時,朱溫假子朱友恭被生擒,朕派人聯絡朱溫,以朱友恭換回將軍家眷!”在李曄的預想中,日後肯定要重用劉知俊,那麼他的家眷就是始終是個隱患。
“此、恩如同再造,末、將必粉身碎骨以報皇恩!”劉知俊淚如雨下。
其實李曄還有另外一個選擇,挑動朱溫滅殺劉知俊家眷,以絕劉知俊之念。
不過李曄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
選出宣教使中伶牙俐齒之人北上。
唐末這種交換俘虜之事甚多,成功的機率也很大。
李曄駐蹕鄂州,首要之事便是封賞有功的鄂嶽降軍,願從軍者直接編入劉知俊麾下,成為唐軍正兵,不願從軍者也不能放走,編入輔軍,交由王師範管理。
處理好此事,李曄便開始移民事宜,鄂嶽在未來的時間裡必然成為戰爭前沿。
梁軍可不會如唐軍這般秋毫無犯。
而襄州、鄧州,地廣人稀,成了移民的首選。
朱溫財大氣粗,境內最不缺的就是人,但李曄缺啊。
從西州到天唐府,從鳳翔到關中,唐廷已經發展到瓶頸階段,缺的就是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