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悲傷的夢嗎?”
“也許吧,我並不知道那是傷心的淚水,還是來自於領悟的喜悅。”
“你又多了一層體會,不錯。”
“而且,我發現自己最近似乎一直在重複做這樣一個夢。”
“如果你已經忘記了夢裡的內容,為什麼會認為是不斷重複的一個夢呢?”
“因為,在夢裡,始終都有一首歌,縈繞在我的心頭。”
“什麼樣的歌?”
“無法形容的美麗,又似乎很傷感,很遙遠,又似乎很熟悉。”
“你有什麼感受?”
“聽到這首歌,我的內心就會變得很透徹,想清楚了很多事情。”
話到此處,荀子終於睜開了眼睛,用能夠看透凡俗紅塵的目光看著韓非,柔聲說道:“所以,你是來告別的?”
韓非道:“我感受到了一種召喚,也許,我該出發了。”
荀子眼中閃過幾分不捨,但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個“好”字。
韓非道:“老師授業之恩,弟子終身銘記。”
說罷,韓非大禮參拜,轉而仰頭看向一旁的大樹,大樹的樹杈上,一隻雛鳥已經積攢好了力量,正在進行自己的初次飛翔。
……
李斯把一根柳枝遞給韓非,輕聲道:“師兄,你要回韓國?”
“柳”諧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別”之說。
早在《詩經》中,便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之語。
韓非接過柳枝,輕笑道:“是的,我該回去了。”
李斯眼中精光一閃,轉而深深隱藏,沉聲道:“韓國是七國之中最弱小的,以師兄的才華,著實有些可惜。”
這個時代連“大一統”都沒有,家國天下的思想也還沒有形成,講求的是知人善用,人盡其才。
魏國人在楚國任職不是魏奸,楚國人在齊國任職也不是楚奸。
哪怕孔子、孟子,也是這種想法。
這個時代的儒家還是非常的“剛猛”,與宋元明清時期的儒家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