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道,夕死可矣。
如果有一天,你獲得了一個機會,可以知道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的答案,但這個答案不能對別人說,只能自己知道,而且必須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你是選擇放棄這個機會,繼續自己的生活,還是放棄自己的一切,追求那唯一的答案?
傅採林的本心非常想要接受這個機會,但理性卻會讓他選擇拒絕。
因為他不是逍遙於天地的獨行劍客,而是高句麗的奕劍大師,他選擇承擔家國天下的責任,並不惜為此犧牲自己的理想和願望。
所以這個一生都在追求美的人,會拔劍走上屍山血海的戰場,會接受梵清惠的陰謀詭計。
傅採林覺得偏離本心的自己,已經無法繼續思考自己最喜歡思考的“生命為何”,現在卻能夠從另一個角度窺探天地,如何不讓他欣喜若狂?
“如果沒有必要,我真的不想與你為敵。”
“但你已經做出了選擇,這個選擇是沒有辦法回頭的,不僅僅是因為遠方的希冀,還有身後的累累白骨。
真正的勝利,不是打敗強大的對手,而是成功守護自己最重要的東西。”
“明天晚上就是月圓之夜。”
“那就明天晚上見吧。”
呂雲澄帶著婠婠離去,傅採林閉目不語,終歸還是下定了絕心。
奕劍術是一種心靈的武功,是感性的絕學,傅採林從來都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
做出這樣的選擇,看起來是理性的權衡和妥協,但何嘗不是因為對國家的熱愛,而導致的更大的“感性”?
這種感性已經超越了他對美的追求,超越了他對生命的探索欲。
他的精、氣、神,早就已經和腳下的土地不可分割。
想通了這一點,傅採林身上寂靜如星空的氣機快速消散,只餘下劍客的熱血和決絕。
……
“雲郎,傅採林真的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三大宗師’這個稱呼是對他的侮辱,寧道奇那種貨色,如何有資格與傅採林齊名!”
“自八王之亂,至今已經三百餘年,五胡亂華,禮崩樂壞,大多數江湖人只知崇拜強者,卻忘了禮義廉恥、家國大義。
強者,不在於俯瞰眾生的高度,而在於眾人心中銘記的深度。”
“揹負著那麼多的俗事,如何盡心參悟武道?傅採林和畢玄,不都是因此耽誤了修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