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老人齊齊拱手,按照理說他們該離開大荒前往外界迎接,但是他們有職責在身,沒法離開,可若是讓村中幼童迎接,未免也不像話,只能如此了。
“言重了,我等並非無知之輩,久聞荒村鎮守大荒,與我諸夏安寧,如此大義,些許小禮算得了什麼?”
一番禮節性的攀談過後,眾人便沿著草木旺盛的崎嶇山路,走向不遠處那屹立於十八座青山上的荒村。
還未接近青山,便有孩童嬉鬧之聲響起,眾人尋聲望去,便見一群正在大澤中戲水玩鬧的孩童。
芳草萋萋,青鳥高鳴,水澤豐沛,群鹿飲水,頑童與水中嬉鬧,水花四濺,好一幅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象。
此番景象頓時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不過除了那人群中六位年歲不大的孩子以外,其餘望向戲水孩童之人並非欣賞這自然和諧美好景象。
而是,審視,驚歎,羨慕……
“久聞荒村大名,今日終於得見非凡!”
有人望著戲水的孩子們撫掌而嘆,其中有三頭六臂者,有背生羽翼者,更有腹生龍鱗者。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有身披袈裟的老僧眼中冒出金光,口送佛號。
“我觀諸位小施主皆身具慧根,若能入我佛門,他日必可證羅漢果位!”
“我說大師你是不是覺得你的金身練得很硬?你也不看看這裡是什麼地方,這種不要臉的話你也說得出來。”
聽到那老僧人的話,當即就有道士嗤之以鼻,直接嘲諷。
“阿彌陀佛,居士,你著相了,便是地獄惡土,見有佛性之人,我佛也當度之。”
老僧不為所動,面帶慈悲之色。
“大師,你有沒有讀過聖賢書?”
有村中老人突然在此時開口。
“自然讀過,貧僧以為古時聖賢皆有慧根,有大智慧,若修佛道……”
“讀過就好。不知大師可曾讀過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