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騎加倍,本王要知道大軍周圍三十里的動靜!”
吩咐一聲後,樓積帶著大軍繼續加速行軍。
很遺憾的是,樓積派出的信使並未找到兩國的援軍,因為他們比康居的大軍早三日趕到了貴山城。
“巴克特里亞”是古希臘人對現今興都庫什山以北的阿富汗東北部地區的稱呼。又稱“中亞希臘王國”。
漢文史籍《史記》《漢書》《山海經》稱該地區為大夏。《隋書》《北史》和《唐書》作“吐火羅”。《大唐西域記》作“睹貨邏”。
大夏(巴克特里亞)的民族由古希臘人(包括希臘化的古馬其頓人)、波斯人(包括波斯化的人)、塞種人、印度斯坦人和一些少量的月氏人。
整個大夏現在是農牧一體發展的國家,所以這次出動的援軍,並不是康居國那般全是騎兵。
率軍出征的正是大夏國一名老將瓜爾佳,帶領著三萬騎兵和三萬的步兵前來支援。因為大夏距離大宛最近,所以大夏的軍隊早早的便來到了貴山城附近。
剛剛走進王都附近的土地上,就被秦軍發現了。同樣的瓜爾佳也發現了圍城的秦軍。
“停止前進!”
瓜爾佳收到斥候的訊息後,立馬讓大軍停了下來。
“將軍,你看!”
軍中諸將陪同瓜爾佳來到了一處小山坡上,遠遠的觀察著前方龐大的軍營。
雖然距離深遠,但是白色的帳篷密密麻麻的延伸了好幾裡,形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隱隱約約的還能看見軍營中四處走動的人群和在原野上吃草的馬群。
“後撤十里,安營紮寨!”
瓜爾佳思慮了一番,當即決定後撤,等聯絡上其他兩路援軍在行進軍!
他可是看清楚了,遠處原野上馬群的數量不下五萬之數,或許更多,這些馬群一看都是戰馬。為了謹慎起見,他還是打算靜觀其變。
很不巧的就是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秦軍的監視下,因為楊子墨在大軍出征前,可是特意製作了一批望遠鏡,用以交由偏將以上的軍官使用,不過除了秦國的軍隊之外,其他部族可沒有這個資格使用。
負責南門這一路的剛好是扶蘇,手下的軍隊剛好有一半是大秦的軍隊,望遠鏡自然也不會少。
“殿下!大夏的軍隊後撤十里紮營。”
平北伯白烈快步走進軍帳,身後還跟著一同前來的李信等人。
“說說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