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梁英接著道:“因為時間原因,我摘取其中一些段落和大家分享一下,下課之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找陳沖同學借來閱讀一下。
這篇作文寫的真好。”
滿意地搖了搖頭。
“作文題目《我們為什麼民族自信》。
除了我們,沒有哪個國家被十七國聯軍圍剿仍保證國家主權完整。
沒有哪個經濟體能在全球封鎖的情況下用不足百年的時間突圍。
更沒有哪個國家在面對眾多災難時,首先想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開篇直接點題,這段排比句已經給整篇文章定下了感情的基調,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
我特別喜歡這兩句,於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湧,於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
抬望眼,民族復興前景光明,回首看,百年曆程苦難輝煌。
同學們聽到這兩句是不是感覺心潮澎湃,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李梁英聲情並茂講述道,“在陳沖的這篇文章中,不僅僅列舉了經典的歷史史實作為論據,增加議論文的說服力,還很巧妙的過渡到了另外一個話題。
當下我們青年人應該擁有的民族氣節。
你們聽聽這幾句。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苟安,奮鬥兩個字寫在每一代中國青年的基因裡。
當前行的接力棒交接到當代青年手中的時候,他們毅然挺起堅實的臂膀,在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用奉獻和責任繪就新時代青年的青春擔當。
同學們聽聽,這是何等的胸懷和氣魄。
透過這篇作文我能感受到陳沖同學心中的民族大義,我相信如果我們處在戰亂烽火的年代,陳沖同學一定是第一個站出去為國犧牲的同志。”
教室裡傳出了短暫的笑聲。
覺得語文老師講的話有點誇張了。
陳沖面對同學們的笑聲,不以為意,作為重生者,他清楚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在未來十多年中會經歷什麼,有多少人在突如其來的浩劫災難中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雖然他沒有奉獻生命的覺悟,但是在國家和民族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義不容辭,盡力而為。
至於這篇作文,實際上李梁英讀的那些句子,很多是來自於《人民日報》,陳沖直接摘抄過來的。
讀正能量的文章,還得是《人民日報》。
“這篇作文不僅有理有據,邏輯通順,文筆更是點睛之筆,這樣的議論文想不得高分都難。”李梁英走到陳沖面前,把試卷放到了桌上,鼓勵道,“這次月考不僅作文寫的好,成績也有很大進步,98分,在我的印象中,你應該是第一次考及格吧?”
陳沖尷尬地撓了一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