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一次論壇直播,當時陳董在論壇上提到了網際網路賦能的解釋,我很認同。
你把自己比作助手,我很喜歡這個詞,華為與傳統車企的合作,其實也是起到了一個科技賦能的作用,我們扮演的角色同樣是助手。
我暫時想不到如何成為陳董的助手。”
陳沖聽懂了任正非的話,他已經把華為對汽車市場真正的定位表達的很清楚了,而宅天下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之前沒有涉及過汽車行業的任何業務,就像修一棟房子,沒有地基,再牛逼的師傅也不敢砌牆搭樓。
陳沖表態道:“任總,首先,我可以保證資金充足,這是很多新能源車企都不敢保證的事情,他們的開發和製造都需要透過大規模融資實現。
我不需要,我有龐大的資金鍊,除了集團健康的財務之外,我個人也會以再創業的態度來對待這個專案。”
任正非和餘承東同時看向陳沖,清楚了他的態度。
陳沖接著道:“還有一個優勢,是傳統車企無法提供給華為的,那就是高度開放的心態。
我想任董和餘總,甚至徐總都應該感受到了,你們在和傳統車企的合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阻礙。
原因很簡單,傳統車企忌憚華為,不會開放他們的技術、專利,也不會完全按照你們的想法去執行。
所以每次新專案的討論都會成為你們之間最費時間,又是最磨嘴皮的事情。
我想最後肯定是華為妥協的比較多吧?
何況國內很多車企是合資企業,涉及企業管理、商業機密……等多個問題,未來會不會高度開放,我不敢斷定,但是我現在可以大膽猜測,華為在和傳統企業的合作中,被卡住了脖子。
那種感覺就像有力使不出!
任董,餘總,不知道我形容的是否妥當?”
任正非露出了笑容。
餘承東有些激動,舉杯敬陳沖,“陳董,你的比喻很形象。”
陳沖笑著和他碰了一杯,放下酒杯道,“但是我們不一樣,正是因為我們什麼都沒有,才需要華為這位老師傅帶路。
當然,品牌以及相關專利肯定是歸我們的,畢竟我們是最大投資方,但是技術上、營銷服務上……,我都可以聽你們的。”
華為的智慧電動技術在國內已經相當成熟了,除此之外,陳沖同時也看重了華為的營銷服務,全國各大城市的華為門店眾多,完全可以打上華為技術支援的標籤,讓汽車品牌得到更好的溢價,透過他們的線下實體店銷售出去。
陳沖只需要提供相應的銷售服務費即可。
華為的門店渠道、營銷資源、品牌溢價……,是汽車品牌前期不可缺的一部分。
所以陳沖才會講出“高度開放”的態度。
“高度開放的合作心態”也是華為輪值主席徐直軍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更是華為進入智慧電車市場最理想的合作方式。
這一點,讓任正非有些心動。
任正非也和陳沖碰了一杯,接著關心道,“第二個問題,賈躍亭已經給網際網路從業者上了一課了,陳董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了嗎?做好接受失敗的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