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田間勞作的村民紛紛回家。幾百人在夜色中就著月光、篝火,吃了簡單的晚飯,便入睡去了。張崇注意到,村民中也是有幾位修行者的,只是修為都只有二、三層。這也正常,若是有中期修為,應該是出任一地值守才對,哪還會住在村裡。
半夜,張崇來到村旁的鐵松山上。此山高不過百丈,山上有幾株靈松,質比金鐵,材質堅硬。本來像這種生有靈物的山頭,下院都是會派遣一名值守前來的,只是這鐵松也不需什麼養護,本身也不會輕易受到損傷,修士人數本就不多,所以也就沒有派人前來。
想找塊合適的石頭還真挺不容易的,山上草木叢生,沒見有裸露的岩石。既然尋覓不到,張崇便只得作罷了。
張崇見村民們求生不易,有意留下幾道法術,總歸是有點用處,只是用來製作石碑的材料卻是便尋不到。若是尋一岩石,刻下法術立在村頭,而後悄然離去豈不瀟灑。說起來,張崇沒修煉風刃術,即便找到了石頭也不好刻字啊。
次日天明,張崇找到村長詢問可有紙筆。
“這文房四寶老朽倒是有一套,就放在我那老屋裡,公子稍後,我去取來。”
“隨您一路去吧。”
到了村長原先所居住的屋子,見這牆上有兩道裂縫,老屋顯然有隨時倒塌的可能。
村長取出筆墨紙硯,張崇說:“我想寫些東西,或許能對貴村有所幫助,村長您自去忙吧,不必管我。”
“好嘞,公子自便吧。”
時過正午,徐和慶見張崇還沒從房裡出來。現在到了用飯時間,雖然知道張崇有修為在身,不吃也不妨事,但老村長還是決定喊張崇一聲。
推開房門,裡面已經沒有了張崇的身影。桌上有張崇留下的一紙留言。徐和慶走近一看,墨已然幹了,於是抄起紙來,細看起張崇寫了些什麼。
不告而別,還望村長恕罪。
我觀村中眾人雖然缸中無米度日,上無片瓦蔽風,但是鬥志高昂,勞作不綴,更有村長勞心費神,想來必能撐過此次災劫。
村長熱情招待,在下亦願略盡綿薄之力。留此三法,希望能助力一二。輕身術可令修行之人日行千里,靈目術則能使人目力大增。控土術於房屋修建多有助益。
法術乃世人眼中禁術,我卻以為若能救人於水火,豈可執著於陳規陋習,若是都餓死、凍死了,空有敬畏穀神之心又有何用?
此三術是用是棄,全憑村長決定。
張崇留字。
西華境法源派之事已經傳遍了,徐和慶自然也是有所耳聞,看過張崇所書之後,兩手一抓便要將這幾頁紙撕扯個稀爛,只是剛要下手,卻又猶豫了起來。
村長抽開第一張紙,看了看後面幾頁張崇所留口訣,沉思良久,將紙摺疊起來,收入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