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軒露出了一絲好笑。
“先將他們委婉地拒絕掉吧,等對大清的戰事結束再來,我現在正在思考著如何永遠地閹割日藩。”
他此刻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比如在日藩建造大量的漢學院,推行儒家教育,並透過控制報社,控制輿論導向,讓他們還自認為儒家是強大的根本原因。
從而消磨他們的武士道精神,閹割他們強無畏的精神。
之後對日藩的底層百姓進行拉攏,也是依靠著宣傳工具,甚至花一定的金錢收買日藩國內的文人以及大人物。
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影響力,不斷拍中蘭的馬屁,提升日藩整個社會對中蘭好感度。
並且讓日藩派遣留學人員到宜蘭進行學習,而中蘭則負責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讓這些留學人員唱著中蘭的國歌,接受著中蘭愛國主義的薰陶。
等他們回到國內拉起一股強勢的親中派。
並且硬性規定這些學者一定要共享研究成果,中蘭能夠優先使用,或是買斷專利。
當然少不了透過宣傳方式讓民主制度進入日藩,推行君主立憲制,推行國家議會制度,建立健全人權保障制度。
然後安插自己的人員以及間諜,控制議會的議員,重要的官員,讓執政者在宜蘭留學,接受思想改造,實現對日藩政治的控制。
當然最好再來一點資本控制,對日藩的國有企業進行控股,使整個國家實現資本化,並掌握國家經濟命脈,掌握國民發展。
實現資本掌握島國,中蘭掌控資本。
這個做法熟不熟悉?
“美利堅大法”瞭解一下。
鄭軒覺得此法非常有借鑑的意義。
當鄭軒將這一條條建議寫到了檔案上,陳南與唐藏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每一條策略簡直是殺人誅心,想要將人家置於死地,這簡直就是世仇,比殺人動刀子還恐怖。
說得好聽是給他們帶來的光明,給他們更多的生存希望,說不好聽是將他們進行奴化教育。
永世只能成為奴隸,很有可能沒有翻身的機會,只能成為別人的附庸,這可要比附屬國的朝貢制度更加高明。
鄭軒露出了一抹詭異的笑容,接著淡淡地說道:“這並不是奴隸主與奴隸的關係,而是父與子的關係,父親管孩子有什麼錯嗎?”
兩人一時無語。
論他人也沒有想過如此歹毒的計謀。
不過這些計謀都是對付在敵人的身上,特別是倭寇的身上,那就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