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的妖蛾子翅膀只是讓司馬昭多活了半個多月,卻註定無法抵擋歷史車輪的巨大慣性,臭名昭著的司馬昭蹬腿過後沒過多久,繼承了他晉王爵位的大兒子司馬炎,還是在一幫忠君愛國的曹魏忠臣慫恿下做出了篡位決定,逼著曹魏的末代皇帝曹奐把皇帝寶座禪讓了給他做。
司馬炎逼迫曹奐禪位的藉口還非常扯談,除了他的父祖三世輔魏立有大功之外,再有就是曹魏的帝位是從漢獻帝手裡搶過來的,他要為大漢的社稷江山報仇,所以要曹奐滾蛋換人。
武力在手,再怎麼扯談的藉口也是真理,為了活命,曹奐還是歡天喜地的頒佈了禪位旨意,司馬炎也在同一年的十二月初一這天登臺受禪,正式坐上了皇帝寶座,改國號為晉,同時改元泰始,也正式把曹魏的旗號踢進了歷史的垃圾坑。
稱帝之後,人品其實比父親、祖父強出許多的司馬炎自然少不得封賞百官,還有就是舉行盛大的宮廷宴會慶祝自己登基,順便感謝大晉忠臣們對自己的熱情支援,發誓要與文武百官共同建設一個富強民主、團結安定的大晉新國度。
頗讓人遺憾,在司馬炎首次舉行的大晉國宴上,出現了一些不太和諧的畫面,那就是大晉的文武百官面前雖然各種山珍海味堆積如山,然而這些基本上都是從九品中正大院走出來的大晉臣子們,卻普遍都對熊掌魚翅、海參猴頭不感興趣,甚至就連對駝峰象鼻和豹胎鹿尾等罕見佳餚也興趣缺缺,主要都是把筷子伸向益州那邊進貢來的南中特產——也就是泡麵、午餐肉和豆豉鯪魚等垃圾食品。
由此還造成了益州來的垃圾食品不能讓大晉臣子們盡興飽餐,不少秩比所謂低一些的官員,僅僅只是吃到了兩碗泡麵就再無供應,喝完了一瓶可樂後,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其他高官分享大晉皇宮裡已經所剩不多的可樂,同時宮女呈上的各色糖果,也被晉廷百官瓜分一空,不少官員分到了糖果後還使不得馬上吃完,紛紛藏進懷裡帶回家去分給兒女享用。
注意到了這些細節,剛剛登基稱帝沒有幾天的司馬炎當然是大感顏面無光,而更刺激的司馬炎還在後面,席間閒聊間,還有臣子說起了傳言中的小罐午餐肉,說是那種午餐肉更是美味無匹,遺憾即便是在大晉的宮廷宴會之上,也吃不到那種在南中也極其罕見的小罐午餐肉。
身為皇帝無法享用,類似霍弋、閻宇之流降而復叛的逆賊卻可以大快朵頤,這口窩囊氣司馬炎當然咽不下去,所以過得了幾天後,把登基稱帝該走的過場都走完了之後,司馬炎就忍不住在朝會上提起了征討南中平定叛亂的事,有意催促司馬望加緊備戰,儘快發起南征,剷除在南中小醜跳樑的張志逆賊——順便奪取垃圾食品的產地。
又和歷史上有出入,做為開國皇帝中權威最為弱勢的皇帝之一,歷史上司馬炎每一次提出對外用兵,不管是打算出兵平定胡人叛亂還是討伐東吳,都一定會有朝廷重臣跳出來唱反調,生怕後來人藉此晉身高位,觸犯到他們在朝廷裡的既得利益,寧可國家利益受損也不想給部下機會。
然而在這個歷史層面上,司馬炎提出討論平定南中叛亂後,大晉的文武百官卻眾口一詞的高聲表示支援,不但堅決擁護司馬炎儘快出兵南中的決定,還爭先恐後的主動請纓,請求南下幫助司馬望進兵南中,幹掉張志這個跳樑小醜——也順便在盛產垃圾食品的南中大撈一把。
本來就在垂涎南中的垃圾食品,又見群臣對出兵南中支援得這麼熱烈,司馬炎也很快就做出了英明聖裁,決定派遣中正大院出身的揚烈將軍王渾南下益州,給司馬望擔任助手,催促並且輔助司馬望發起南征,儘快剷除以張志為首的蜀漢餘孽,讓南中七郡重歸大晉王土。
順便說一句,司馬師的小舅子羊祜本來也堅決請纓,希望能夠南下輔佐司馬望進兵南中,無奈司馬望走後中領軍這個重要位置出缺,司馬炎已經讓羊祜接替司馬望出任了這個官職,又不敢放心把洛陽禁軍交給其他人統領,所以司馬炎最終還是拒絕了羊祜的主動請戰,堅持把羊祜留在了洛陽幫助自己看家。
道路遙遠,魏晉頂級名門太原王家出身的王渾抵達成都時,時間已經是泰始二年的正月二十一,然後很快就見到了正在和漢軍把生意做得不亦樂乎的司馬望老大爺,向司馬望傳達了司馬炎給他的最高指示。可是讓王渾頗為意外的是,與紛紛盼望儘快平定南中的洛陽文武不同,負責南征大戰的司馬望竟然有些不想迅速出兵,頗有些想再拖延一段時間的意思。
非但如此,司馬望還直截了當的向王渾問道:“玄衝,陛下做出這個決定時,洛陽群臣是什麼意思?朝廷裡怎麼也沒有人勸一勸陛下,這已經開春了,這個時候出兵南下,要不了多久就會進入夏季,南中本來就酷熱難當,在夏天裡作戰,對我們中原將士十分不利啊。”
“老都督,群臣都認為不能再拖了。”王渾如實回答道:“洛陽百官都擔心時間拖延久了,讓張志賊軍在南中站穩了腳跟,鞏固了根基,肯定更難剷除。另外蜀中偏遠,長期駐紮大量軍隊,不僅朝廷負擔太大,士卒也會思念家鄉,于軍心不利,所以陛下才做出聖裁,決定讓老都督你儘快進兵南中,平定叛亂。”
“都是在眼紅泡麵啊,還說想多吃一段時間的獨食呢。”
司馬望在心裡暗歎了一聲,但還是點頭說道:“也罷,這既然是陛下的旨意,那老夫就奉旨行事吧,老夫這就傳令三軍,立即著手準備南下。”
挺好,雖然一直都在忙著和漢軍做生意,但司馬望還是沒敢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此之前,望大爺已經以都督三州軍事的權力,從雍涼等地調來了大批軍隊集結在了成都周邊侯命,同時大批的糧草也已經從擺脫了戰亂之苦的關中地區調運南下,為魏軍的大舉南征保證了糧草供應,所以即便是被司馬炎逼著出兵,到了二月上旬的時候,司馬望統領的魏軍……,哦不,司馬望統領的晉軍,還是做好了一切相應準備,隨時都可以開拔南下,向漢軍發起大舉進攻。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司馬望才召集麾下的文武將官,宣佈自己親自制定的南征計劃,決定出動九萬大軍走旄牛大道南下,在抵達會無(會理)之後兵分兩路,主力六萬人由司馬望親自率領,南下到三縫渡過瀘水,直搗南中惟一的產糧區滇池腹地,偏師三萬人則走會東小路東進堂琅,然後南下牧麻,直取漢軍的老巢味縣。
嘗過走陰平小道滅蜀的甜頭,王渾、胡烈和荀愷等晉軍高階將領全都贊同司馬望的兩路進兵戰術,反倒是級別嚴重不夠的牽弘舊部杜鑫提出了反對,向司馬望進言道:“都督,請恕末將斗膽直言,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分兵。末將此前已經去過南中,知道那裡的道路有多麼艱難崎嶇,偏師走小路進兵,不僅與主力聯絡困難,彼此間根本無法互相呼應,還難進難退,一旦有什麼閃失,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末將認為,最好還是集中兵力,全部走旄牛大道南下。”杜鑫又補充道:“如此既可以避免偏師弄險,糧草的補給問題,也容易解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