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縣之戰,漢軍的戰術方針誰都看得出來,那就是全力堅守,然後有機會就出兵反擊,沒機會就利用糧草優勢耗退魏軍,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弄險出戰。
漢軍也是沒有辦法才採取這麼被動保守的戰術,三國前期時,受限於各種客觀條件,各路軍閥麾下計程車兵能夠得到的軍事訓練普遍不足,軍事紀律也比較差,能夠同進共退不潰散就已經算是精兵,所以經常出現在萬軍之中直取敵人上將首級的戰術,也經常能夠靠著一條奇謀妙計以少勝多,靠著一員大將的神勇發揮以弱勝強,這才給了猛將謀士得以大展拳腳的空間和機會。
三國後期就完全不同了,士卒越打越精,魏蜀吳三國都出現了完全脫產的職業軍隊,紀律問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導致個人的軍事能力比重大大下降,同時率軍作戰的各國將領也越打越狡猾,普遍都是未慮勝先慮敗,各國之間每遇戰事,也都是優先考慮比拼人口、經濟和後勤國力,幾乎很難出現出奇制勝的機會,所以猛將智囊也就逐漸沒了發揮的空間。
曹魏還把這一套玩得最為爐火純青,除了遇到攻堅能力為負的東吳軍隊,時不時的以少敵多之外,每次遇到戰鬥力較強的蜀漢軍隊,都是拼命調集數量遠超蜀軍的兵力全力堅守,據險而守,用坑爹的秦嶺山路耗退國力薄弱的蜀漢軍隊,南下伐蜀時更是四路出兵,用兵力數量活生生的壓垮可憐的苦姜和更加可憐的蜀漢將士。
張志和漢軍目前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魏軍即便在谷昌留下了兩千軍隊保衛糧道,兵力也仍然多達三萬兩千餘人,戰術方面更是小心謹慎,絲毫不給漢軍任何突出奇兵的機會。而漢軍的兵力不僅只有一萬八千餘人,還得分出三千守衛味縣城池,再刨除必須留守營地的軍隊,漢軍最多隻能出動一萬二三的軍隊和魏軍野戰,無論怎麼打兵力都處於絕對劣勢,再加上本錢單薄輸不起,漢軍當然也就更加不敢弄險。
也正因為如此,還沒等魏軍開拔至建寧境內,才剛決定在味縣打這一場會戰,經驗豐富的霍弋、爨谷和楊稷等蜀漢老將就已經極力主張執行這一戰術方針,同時霍弋還一再警告張志,說除非魏軍方面犯下大錯露出致命破綻,否則絕對不能考慮出戰,只要能夠守住味縣耗退魏軍,就已經算是取得了勝利,也足以穩定南中民心,爭取更多目前還處於觀望狀態的南中大姓豪強支援,給漢軍創造更進一步的發展壯大機會。
相反的,倒是戰場經驗遠遠不及霍弋、爨谷等人的趙全和吳麻初生牛犢不怕虎,覺得漢軍可以冒險一戰,利用紙甲、松樹炮和逐漸開始裝備給漢軍精銳的灌鋼武器,在戰場上給魏軍一個驚喜,吳麻更是直接表示,如果張志同意出戰,他願意再一次率軍先登,直接衝擊魏軍的陣地正面,絲毫沒有懼怕過兵力遠勝自軍的魏軍。
對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戰術建議,張志始終沒做任何表態,僅僅只是在行動上遵循霍弋等人的意見,利用堅固的營壘消耗了部分魏軍兵力,也打退了魏軍的兩次大規模攻堅,然而就在霍弋等人認為就此可以高枕無憂時,打退了魏軍第二次強行攻堅的一天之後,張志卻突然召集漢軍文武,宣佈了一個驚人決定……
“傳令全軍,全力備戰,明日出兵,與魏賊決一死戰!”
聽到這個決定,趙全、吳麻和劉聚等漢軍激進派當然是馬上喜形於色,霍弋、爨谷和楊稷等人卻無一不是大吃一驚,楊稷還直接驚叫出聲,說道:“都督,末將沒有聽錯吧?你要出兵決戰?”
“你沒聽錯,我是要出兵決戰。”
張志不動聲色的回答,讓楊稷和爨谷更加傻眼,霍弋也急了,忙說道:“都督,別怪老夫倚老賣老,你怎麼會突然想起出兵決戰?我們有這個必要這個險嗎?我們的營地堅固,還有城池可以退守,糧食方面你更是保證一年都吃不完,魏賊軍隊卻是糧草轉運艱難,南中大姓也普遍持觀望態度,不敢拿出大批糧食供給魏賊軍隊,我們完全可以輕鬆耗退曹魏賊軍,何必還要冒險出戰,賭上我們不多的本錢?”
“老將軍,晚輩知道你是一片好意,也知道我們可以輕鬆耗退賊軍,但晚輩已經仔細考慮過了,一味的被動堅守,肯定難獲大利,只有奮勇出擊,才能給我們打出一個光明未來。”
張志搖頭,神情嚴肅的說道:“晚輩也知道,守營耗糧,我們是可以輕鬆耗退曹魏賊軍,但是將來呢?看到曹魏賊軍是被我們耗走,而不是被打退,南中七郡那些還沒有歸降的城池官員,誰敢乖乖的重回大漢,聽從我們的號令指揮?誰不怕曹魏賊軍將來帶著更多的軍隊和糧食捲土重來?那些南中的大姓豪強,又有誰敢真心的支援我們?”
“所以我們最好的選擇,應該是堅決出戰,用武力正面打敗曹魏賊軍,讓南中的官員百姓和豪強大姓看到我們有戰勝魏賊的實力,南中七郡那些還沒有歸降的城池才敢放心歸漢,那些南中的大姓豪強也才會對我們建立信心,放心的支援我們保衛南中,保衛他們的財產和土地,這樣我們才可以更進一步的增強實力,迎接曹魏的下一次南征,將來也才有反攻成都和光復益州的本錢!”
指出這些情況後,張志又說道:“還有,曹魏賊軍這次帶來了許多被迫投降的大漢舊卒,他們中間有很多人肯定願意重回大漢,只不過對我們信心不足才不敢採取行動,所以我們只要在戰場上正面打敗了曹魏賊軍,讓他們對我們生出信心,這些比金子還寶貴的大漢老卒才敢放心的投降歸漢,成為我們的得力臂助!”
“所以,這一場仗必須得打。”張志的聲音更加低沉,說道:“只有在正面打敗了曹魏賊軍,我們才能夠徹底打破僵局,為我們打出一個光明遠大的前景未來!”
聽到這話,之前就主張出戰的趙全和吳麻等人自然連連點頭,都認為張志說的是至理,霍弋則皺眉說道:“都督,你說的這些道理,老夫當然也懂?但是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冒險出戰,我們有這個把握一定取勝嗎?”
“有!”
張志回答得斬釘截鐵,說道:“不錯,出營決戰,魏賊那邊是可以出動至少是我們一倍的兵力,但我們卻有著四個優勢!一,能夠與諸葛筒袖媲美鎧的紙甲!二,可以瞬間掃空敵人前排士卒的松樹炮!三,可以輕鬆洞穿鐵甲的灌鋼武器!第四,士卒體力!這四個優勢加在一起,我們不但有取勝把握,把握還相當之大!”
“還有,我們計程車氣也非常高昂。”張志又說道:“老將軍你難道沒有看到,因為我們的伙食太好,士卒的體力充沛,精神旺盛,我們的將士求戰慾望普遍都十分強烈,兩次守營戰和前些天的填壕戰,如果不是軍法約束,我們的將士早就殺出去斬首立功了,所以出營決戰,我們的將士必然人人爭先,個個奮勇,正面破敵,肯定不在話下。”
張志這話絕對不是吹牛,堪比二戰黴菌的伙食滋補之下,漢軍將士早就被滋補得滿身精力無處發洩,又貪圖小罐午餐肉和速達麵館的獎勵,漢軍隊伍中要求出戰的呼聲到處都是,士氣鬥志都十分昂揚。
除此之外,三七的出現也是漢軍將士士氣大振的一個重要原因,守營大戰期間,不幸受傷的漢軍將士只要內服外敷蒙古大夫高正找來的三七粉,傷口都能夠神奇的迅速止血,讓漢軍將士的痊癒速度大為加快,也讓漢軍將士受傷後的死亡率大為下降,更讓漢軍將士可以後顧無憂的奮勇殺敵,漢軍將士的勇氣鬥志自然也隨之大為增長。
身在營中,霍弋當然也很清楚自軍目前計程車氣確實非常高昂,所以見張志的出戰態度堅決,霍弋猶豫了一下後,還是點頭說道:“既然都督決心已定,那就打吧,能夠在正面殺敗魏賊,確實比用守營戰耗退魏賊更能激勵南中民心,讓南中的軍民百姓更加放心的支援我們。”
霍弋都開了這個口,楊稷和爨谷當然更加不會反對,也全都點頭支援了張志的這個決定,然後爨谷又問道:“都督,那這一戰,你打算如何打?”
“主動寄書約戰,約牽弘明天出兵和我們決一死戰。”張志答道:“魏賊遠來,糧草轉運艱難,又兩次攻堅不克,肯定十分貪圖決戰,我們主動約戰,只要不出意外,牽弘一定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