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17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呢?
高中,每天父母給準備好三餐,每個老師都在督促你好好學習。
籃球?那只是課餘時間的消遣。
你這個時期幹過最刺激的事情,也不過是偷偷科學上網去3d區找一些進口的學習資料。
而米利西奇的17歲,可比大多數人刺激多了。
17歲的他已經奔赴異國他鄉,在沒有任何朋友的情況下,頂著天子嬌子的名頭,進入世界上最好的籃球聯盟。
在他的想象中的,他將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舞臺上大放異彩,他將在這裡書寫自己的籃球人生,他會像自己的偶像凱文.加內特那樣,用驚人的天賦震驚世人,用妖嬈的舞姿征服球迷。
硬特:???
你說的這個人確定是我?
然而,現實卻不是這樣的。
他被稱之為天才,但主教練卻不信任他。。他每天守著冷板凳,在垃圾時間上場五分鐘,他上場的時候球隊不是要輸了就是要贏了,有沒有他根本不重要。
球迷們都取笑他,稱呼他為“人類勝利雪茄”。
他氣憤,但又無奈。這裡的隊友可不會像學校裡的同學那樣噓寒問暖,職業比賽極其殘酷,因為他上位了就意味著別人吃不上飯。
17歲的他需要鼓勵,需要引導,但主教練只會一遍又一遍的罵他軟蛋,順便給他個白眼。
一場比賽中,他的手掌不慎骨折。他走到場邊,告訴主教練自己受傷了。但教練一言不發,只是把他重新推回場內。
更尷尬的是,在他沒有做出任何貢獻的情況下,球隊卻奪冠了!
一時間,水貨榜眼的帽子被扣上。一個17歲,語言不通且沒有朋友的孩子,被全美嘲諷。他變得心如死灰,對籃球的熱愛也被慢慢磨平。
最後,他消沉了。
既然籃球場上不需要他,那他為什麼還要努力呢?
他開始沉迷於酒精和夜店,甚至訓練的時候都帶著一股酒味兒。但教練已經不在乎讓了,他即使不來訓練,教練也不會關心。
就這樣,他籃球生涯最黃金的幾年,被徹底耽擱。
籃球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打磨,和長身高是一樣的。
過了那個階段,就基本不會再漲了。
你總不能說,我發育慢,都是27歲以後才開始長個兒吧?
安慰自己也不是這麼安慰的。
籃球水平也是,過了最黃金的那幾年,之後的進步就非常慢了。
更何況他還已經失去了對籃球的熱情,於是他在聯盟得過且過。
雖然偶爾也能打出驚人的表現,比如在拜納姆和加索爾的冠軍雙塔面前拿下23+16的大號兩雙,又比如大冒那個想在所有人頭上暴扣的狀元格里芬,告訴他老子當年也是個天才,別和我來這套。
但這些都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已經沒人再相信他。他也不再相信這個聯盟,不再相信籃球。或許在17歲坐冷板凳那年,他就已經不再相信籃球了。
終於有一天,他帶著數千萬刀樂回到了家鄉,徹底遠離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