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還有許多國家大事要和大法官談,就示意巴姆蒂蘿小姐和我退下。衛隊長把我們送到宮殿之外後,就問巴姆蒂蘿小姐何時將阿卡利利送回特利芒地。巴姆蒂蘿說天色還早,不必急著回去,問我是否有意參觀王宮花園,我立刻回答說我十二分的樂意。於是我在巴姆蒂蘿小姐和衛隊長的陪同之下,興致勃勃地在王宮庭院閒逛起來。
阿爾法王宮花園十分美麗,這裡有許多適合在中緯度地區生長的樹木,樹幹粗壯挺拔,樹冠修剪得也非常好看。大部分樹種,我覺得似乎在地球上見過,很像是油松、柏樹、刺槐、楊樹、沙柳、榆樹這一類的樹木;還有個別樹種,像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種類,它們的樣子,只有在古生物的科幻畫作中才能看到了。另外有一些零星的、單獨圈出的林地,上面生長著一些樣子古怪的植物。有一種叫“蓋拉”的灌木,匍匐在地,高度不超過一米,幾乎每個枝節都有一個長長的根扎入土地;這種灌木全身是刺兒,又小又窄的葉片長的非常茂密,把地面蓋得嚴嚴實實。我想,這東西一定很適合用於特利芒地固沙。有一種樹長得十分粗壯,高有四、五十米,樹圍有十幾米,直徑有三、四米,蠟質的類似芭蕉的樹葉直接從光滑的樹幹上長出來。有一種樹木叫作“高利”,只有頂部才長有細長的葉柄,支撐著寬闊的葉面,而其它部位的樹幹光溜溜的,不生側枝,用來做建築裝飾材料一定很適合。巴姆蒂蘿告訴我,這些草木,都是阿爾法生物工程專家們的傑作,實際上就是人造植物,沒有自然繁殖能力。
花園中有大片大片的花卉,大部分是多年生灌木,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花香濃郁,沁人肺腑。花園小徑的兩側,是些多年生的蘭花,鮮豔的花朵萬紫千紅,嬌豔欲滴。樹林與花卉之間,是寬敞的草坪,草種都是阿爾法科學家經過千辛萬苦才培育出來的。這些草都是多年生,四季常綠。紮根深度可達1.5米,用來固定沙丘是再好不過了。草叢中生長著一些很像西紅柿的漿果,我摘了一個要放進嘴裡嘗一嘗,卻被巴姆蒂蘿一把奪下,說是它對我可能是有毒的。我問巴姆蒂蘿小姐,阿爾法人為什麼不用他們的植物科研成果,將他們的星球重新綠化起來? 巴姆蒂蘿小姐說,現在的科技成果還只能用於少數人的享受,因為花費太高昂;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趕不上阿爾法自然環境破壞的速度。
草坪上有許多人物和動物的石像。那些人物,大小與實物相同,做工精細,表情與動作維妙維俏,栩栩如生。至於動物,巴姆蒂蘿小姐說,現在已經很難看到活物了,因為它們絕大部分都已經滅絕,而且,主要是在近二百年之內滅絕的。我仔細觀看那些動物石雕,絕大多數都是我曾經在地球上見過的物種,長相十分相似。還有一些怪獸,在阿爾法史前時代就已滅絕,其中不乏像地球上遠古時期的恐龍那種巨大的爬行動物。
王宮後面,有一條寬約十五米的林蔭道,叫做“偉人街”,樹冠閉鬱,光線陰暗。林蔭道兩側的巨樹之下,聳立著好幾十個巨大的石雕人像,雕像本身的高度有五、六米,下面的石質基座的高度也有兩三米。巴姆蒂蘿小姐告訴我,這些都是阿爾法歷史上的偉大人物,有科學家、工程師和藝術家,也有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有幾位類似我們地球上的慈善家。不僅有阿爾法本國的,還有貝塔和戛瑪兩個國家的。巴姆蒂蘿小姐說,這些人物,每一個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在阿爾法星球的歷史上都做出過驚天動地的業績,代表著歷史上的一個轉折時期。最後的兩尊石像,一個是第一個踏上阿爾法兩個天然衛星之一的阿爾法天體物理學家兼宇航員俄斯塔爾,是一百零三年之前建造的。這位可敬的學者因飛船發生故障,未能返回阿爾法,在荒涼的衛星表面窒息而死。後來的宇航員在月球上找到了他的乾癟的屍體,並埋葬在那裡。另一個是五十年前建造的工程師達拉斯的石像,這位工程巨匠領導的一個實驗室首先實現了受控核聚變,併成功地製造出可儲存的反物質,死於他自己製造的小太陽的光熱之下,甚至連屍體也不曾留下。
我們走到一塊高地,見到了大海,於是我對巴姆蒂蘿小姐說,我很想到海邊去看看,巴姆蒂蘿小姐說當然可以。衛隊長聽了這話,就飛也似地跑到王宮後面的車庫,將車開出來。於是,我們就乘車從王宮後門開下山去。
這種車,與我們地球上的汽車不同,它不是靠燃燒油料的內燃機推動,而是用高能電池提供動力。電池是用特殊材料,經過原子——分子級的加工技術製成的薄膜疊層,可儲存巨大的電能。每一塊電池的大小隻有我們地球上常用的單人枕頭那麼大,重量不超過十千克,然而它提供的動力卻相當於在地球上燃燒一百五十公升的優質汽油,而且使用起來更安全,更清潔。這種車操作起來十分方便,並不比我們地球上中國人或荷蘭人騎腳踏車更難。車身也很輕,但車內的設施卻很齊全,有視聽裝置和衛星導航系統;車身寬敞,可坐可臥;車頂也很高,決不會有憋悶的感覺;精密的減震系統使乘員絕無顛簸之感;此外,還有空氣調節裝置。最特殊的是,它上面還裝有計算機控制的自動駕駛儀和緊急避險裝置,在這種條件下,阿爾法星球上任何人都能駕駛自如,因此,這種車被命名為“瓦里瓦拉”,這個詞翻譯成地球上的中文,恰恰就是傻子白痴的意思。
我們在曲曲彎彎的盤山路上行駛了好一陣才到達海岸。還沒等到看見海水,就能聽到它那悶雷般的沉重轟響。車在離海岸不遠的地方停住,我跳下車,就向那裡奔去。我剛剛登上防波堤,正好趕上一個大浪襲來,飛濺的海水像一場傾盆大雨,從頭到腳把我淋了個透溼,接著,海水發出吱吱的響聲向後退去,碎石和沙灘上留下一道白色的泡沫。幾秒鐘之後,又一排巨浪吼叫著,滾滾而來,浪高足足有五米,這在地球上被稱為狂浪,而在阿爾法海洋裡這種浪是每天都有的。我朝海面上望去,除了發黑的海水之外,連一隻船也看不到。巴姆蒂蘿小姐告訴我,因為阿爾法各大陸之間的海上運輸已經完全被航空運輸取代,所以現在已經看不到大船了。阿爾法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洲際航空交通變得安全、快捷而經濟,完全避免了海運的各種不利條件,也不必去建造和維修海港了。
因為這一天的這段時間,阿爾法和它的兩個天然衛星——或不如說月亮,與太陽正好位於一條直線上,所以潮浪特別兇猛。目力所及,彷彿整個大洋都在沸騰、搖擺。每一陣排浪打來,我都感覺到地震般的強烈振動。海浪還壓縮岸邊的空氣,形成一陣陣勁風,風將浪花吹散,在海岸附近大約五十米的範圍內,形成一條水霧帶。其實,我就是站得更遠一些,也同樣會淋溼的。
遠遠望去,在大海和藍天之間,有一道非常醒目的黑色線條。巴姆蒂蘿小姐說,這預示著最高潮馬上就要到來;那時,潮浪還要兇猛……無論在海面上,還是天空上,我都見不到一隻海鳥,連一隻海鷗也沒有。巴姆蒂蘿小姐告訴我,地球上海岸邊常見的那些鳥類,原先也生活在阿爾法的海岸,不過現在,它們已經大部分滅絕了。我問,阿爾法的海洋如此廣大,海鳥怎麼會滅絕了呢? 巴姆蒂蘿小姐說,阿爾法人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使他們幾乎佔領了海洋和天空的一切領域,極少有野生海鳥的生存空間了。我又問阿爾法的海洋中是否還有魚。
“魚也很少了。”巴姆蒂蘿小姐說,“原先我們的海洋中,有各種各樣的水生動物,品種比你們地球還多。但我們的祖先依靠與你們地球相似的技術、方法,已經將它們幾乎捕撈乾淨了。現在,大型海洋生物百分之九十五已經滅絕,只剩下阿貝島附近海域幾個品種,其中有一種海獸叫做努提亞赫,是海洋中最聰明的哺乳動物。正是因為它太聰明,所以才殘存下來。至於中小型魚類,還剩下一些品種,但都沒有多少實用價值,而且,就是它們,數量也在急劇減少。”
“那麼,阿爾法人現在不吃海鮮了麼? ”我問道。
“怎麼會不吃呢,阿爾法人的食物一多半是從海洋中取得的呢,”巴姆蒂蘿小姐說,“這個星球的人把所有的小海灣,都用堤壩與大洋隔開,堤上留有一些閘門,可以使海水按需要流入或流出。人們在海灣裡種植各種藻類,也飼養幾種魚類,從而生產出足夠的蛋白質、脂肪和澱粉,供人們食用。等有機會,我一定帶你去參觀這樣的養殖場。”
衛隊長驅車沿著海岸旁的一條公路行駛,爬上一座小山後,停在路旁。從這裡眺望,大洋的景色更為壯麗。
山崖之下,是一大片拱頂的白色房屋和巨大的圓形堡壘狀建築物,中間由粗大的管道相連。巴姆蒂蘿小姐告訴我,那就是首都佩裡城的海水淡化廠,每天向這座擁有一億四千萬人口的大城市提供一億立方米的淡水,有十條總截面積五十平米的輸水管路通向首都的不同地區。這個海水淡化廠採用了二十多道分子篩,才將又苦又鹹的海水淡化為適合居民飲用的淡水的。而每一道分子篩截留下的有機或無機物質也都能派上用場: 其中,鉑、金、銀等貴金屬可製造裝飾品和貨幣,或用於某些化學工業的生產過程;鉀和磷的化合物重新加工後,可成為肥料;就是最不值錢的氯化鈉,氯化鈣等鹽類,也可以用來與矽氧化物組合,製造各種阿爾法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合成材料。由供水和出售這些礦物所獲得的收入非常可觀。淡化廠目前是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
“巴姆蒂蘿小姐,”我問,“這個海水淡化廠生產的規模如此之大,由什麼給它提供能源呢? 在我們地球上,已在使用太陽能加熱海水,然後使蒸汽重新凝結產生淡水,但阿爾法的天空總是佈滿塵埃,用太陽能恐怕是不行的吧。”
“阿爾法人當然用的是……”巴姆蒂蘿小姐停頓了一下,神秘地笑了,“當然也是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