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袁紹自當初追擊曹操,於黃河邊上被曹操十面伏擊再敗,十七萬大軍盡喪,悲而口吐鮮血,回到冀州城後,身體便一直極為虛弱,勉強撐了一個多月,終於舊病復發,再次吐血數鬥昏迷不醒。
清楚自己命不久矣,袁紹便準備立下繼承人,領冀、幽、並、青四州牧。
袁紹又幹了一件蠢事,明明有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他卻因為更喜三子袁尚,覺得袁尚比袁譚、袁熙更有才幹,他便將袁尚立為了繼承人。
袁紹一死,袁尚便在審配、逢紀輔助下,繼承了袁紹大將軍,冀、幽、並、青四州牧之職。
這般廢長立幼之舉,毫無疑問,袁譚和袁熙心裡肯定都不服氣。偏偏袁尚還不用郭圖,審配和逢紀也聯手排擠郭圖,導致郭圖在袁紹死後,於袁尚面前一點地位也沒有,郭圖也深恨之,哪能甘心啊。
於是,郭圖便投了袁譚,幾番挑唆之下,袁譚忍不住與袁尚翻臉了,聯合袁熙威逼袁尚,兄弟三人在冀州城內爆發內訌。
本來河北現存的實力便遠遜曹操,兄弟三人不聯合防範曹操,反而自己內訌起來了,這不是自取滅亡是什麼。
當曹操三十萬大軍渡過黃河朝冀州殺去的時候,袁氏兄弟三人正殺紅了眼,不說停止爭鬥同仇敵愾,反而形同仇敵,繼續內訌廝殺不止,給足曹操可趁之機!
曹操冷笑:“袁本初無能,養出來的兒子也同樣是一群廢材罷了!”
程昱道:“丞相,當趁此良機,直取冀州城,不用一個月,便可下冀州十三郡,得冀州,河北便等同於得了一半,剩下幽、並、青三州有兩三個月也足以拿下,吞了河北,屆時,天下其餘諸侯相加,實力也不過與丞相一般無二,丞相霸業將成矣!”
曹操點了點頭,滿胸豪氣,遂下令攻佔黎陽,後以黎陽為橋頭堡,進兵冀州。
當曹軍攻入冀州,攻佔平原郡,袁氏三兄弟才終於知道慌了,匆忙‘議和’,共抗曹操。
然而,兄弟三人內訌,形同仇敵,就算迫於曹操壓力重新聯合,又怎麼可能齊心合力,最終也不過各自帶著各自的勢力,各自抵抗曹軍。
本來實力就弱於曹操,不能齊心合力又怎麼打得過曹操。
先是袁譚領兵五萬在清河郡被曹操大敗,逃往渤海郡,緊接著袁熙、高幹聯軍七萬在鉅鹿郡又被曹操大敗,逃回冀州城。袁尚驚懼,不敢與曹操交戰,與袁熙、高幹殘兵共十二萬大軍死守冀州城,欲等曹操糧儘自退。
袁熙雖然也不服袁尚,但他畢竟只是袁紹次子,袁譚才是長子,就算他和袁譚一同將袁尚拉下來,得最大利益的也是袁譚,退入冀州城後,袁熙忽然想通了,他放棄心裡對袁尚的不服,誠意與袁尚聯合,冀州城內竟現團結一致之景象。
在袁尚、袁熙、高幹齊心合力之下,曹操猛攻冀州城一個月不破。
如此久不能破冀州城,曹操心躁無比,這一個月的攻城戰,他不僅死傷了數萬士兵,且糧食消耗巨大,再有半個月不能攻破冀州城,可能他此次北征又將無功而返,因為除了糧草的消耗,他還擔心劉宇解決羌、氐二胡後,再率兵東出威脅許都。華夏書庫
曹操問程昱、荀攸、許攸等謀臣道:“諸位有何破城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