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她是劍修TXT下載> 亥清番外 又逢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亥清番外 又逢春 (2 / 7)

卻不知他袖中抖落出來了個什麼東西,落到地上後竟是現出一道白光,俄而白光散去,出現在兩人面前的,正是一個同朝暉一模一樣的身影。

“喏,撒豆成兵,厲害吧。”

朝暉望了一眼,沒好氣道:“不過是個傀儡,哪算得了什麼神通。”

“這可不是普通的傀儡!”遲深壓低了聲音道,“師祖他老人家不是要飛升了嗎,屆時昇仙大會上需要人手,師兄便吩咐制器司趕工了一批金石傀儡。聽說此物與真人幾無半分割槽別,就連面貌也可隨意捏得——”

“這東西你也敢隨便拿,”朝暉聽得額頭青筋猛跳,只想一巴掌拍在遲深的腦袋上,卻又怕將他打得更蠢,“要是被秦仙人發現了,可有你好受的!”

遲深卻擺手道:“你放心,我拿的這個只是殘次之物,制器司不會追究的,更何況——”

他嘻嘻一笑:“看護藥田多無趣,如今拿個傀儡替了,師叔不就自在多了?”

朝暉將信將疑地看了眼金石傀儡,心中卻已浮想聯翩,她本就是個灑脫不拘的性情,真要她老老實實地待在這裡,還不如要了她的命,如今脫身之法就在眼前,朝暉哪還想管什麼三七二十一,反正黃觀這等修士也看不出傀儡和人的區別來,她就算一走了之,誰又能知道呢?

二人這一合計,卻是打定了主意要下山去。

畢竟宗門內到處都有執法弟子巡視,往內門去便無異於自投羅網,倒不如趁此機會去山下耍玩一番,也當是散散心了。

朝暉尚在襁褓之中時,就被掌門崔宥帶回了門內,其名姓也是崔宥所取,意為“朝日盡出,暉光遍灑”,至於生身父母是誰,她卻從未見過,只從崔宥口中知道,自己出生在昭衍附近的沅溪鎮中,父母都是身無仙緣的平凡百姓,乃是崔宥看出她身具修道之資,才將她帶回了昭衍。

也不知怎的,雖然自己並無分毫對故土的記憶,此刻卻總有一種渴望之感,迫使著她往沅溪鎮行去。

昭衍轄下連大型城池都有幾座,像沅溪一般的鎮子,便更是多不勝數。二人翻山越嶺,過了幾條溪河,等見日向西垂,夕霞漫天,才在一處清溪邊落下身來。此處水聲潺潺,有幾個身著麻布衣衫的小童正嬉戲玩耍,其身後便是一堵矮牆,牆中屋舍儼然,飄起炊煙道道。

見有生人來,幾個小童便怯生生地收斂了笑容,當中有一膽大的,似乎是這幾人裡的頭頭,卻是向朝暉二人問道:“你們從哪裡來,又是有什麼事情?”

童聲稚嫩,隱約還帶有些防備之意。

沅溪鎮地處偏僻,便是最近的城池離這裡,也有兩個日夜的教程。是以鎮上百姓大多都有幾塊田地,植種稻麥自給自足,而若有多餘的,還可去城中請修士過來蘊養土地,種幾畝靈米賣於城內。故沅溪鎮雖小,卻決計算不上貧苦。

只是朝暉二人的衣物,顯然不像是鎮上百姓,便連城中的富貴人家,也很少能作如此打扮。幾個小童雖性情天真,但也能從衣著樣貌上辯識他人,如今一見朝暉與遲深,就知道兩人定是從遠方而來。

朝暉被問得一愣,想了一想答道:“我曾是這沅溪鎮的人,今日特地回來看看。”

此言一出,身側的遲深卻是眼神微訝,朝暉與他年歲相當,聽說是在年幼之際,便被掌門仙人帶回了門中,故他拜入恩師座下時,對方就已經是掌門親傳了,至於從何處來,門中還真無多少人知道這事。

她並無理由對這幾個小童撒謊,何況其本身也是頗為直率的性情,遲深一想,便就知道這出身沅溪鎮的事情應當是真事了。

聽朝暉說自己是鎮上的人,幾個小童的臉上也是表露出幾分懷疑。這個年紀的孩子一向喜怒形於色,當中那膽大的思索一番後,便對身邊朋友道:“那她就和五爺一樣,是在外邊學了仙術後回來的。”

紮著雙丫髻的小女孩聽了此事,便眨動眼睛天真問道:“姐姐,那你會什麼仙術,你能像五爺一樣,吹一口氣就讓種子發芽嗎?”

得坤殿彙聚萬法,像這樣催生草芽的小小法術,甚至都不夠格被納入殿藏。朝暉微微一笑,俯下身來想要回答女孩,可就在這時,其身後已是傳來了陣陣吆喝之聲,叫這群小童腳下一急,就開始往鎮上跑去。

此刻夕陽垂落,父母也在呼喚著兒女歸家,朝暉直起身來,與矮牆處叉著腰的婦人對視個正著,先前梳著雙丫髻的女孩,現在正撲在母親懷中大肆撒嬌,而婦人卻瞪大雙眼,滿心訝異地問道:“兩位仙師這是從哪裡來?”

以大人的眼力,自能看出朝暉二人絕非凡俗百姓,後又得知對方乃是沅溪鎮之人,這婦人便更加驚訝,連忙道:“我這就帶兩位去見五爺!”

她口中的五爺從鎮上大姓,名喚作李闡,因只是個築基修士,所以到了今朝已是老態難掩。

李闡年少時頗為擅長算學,便到了城中一家富戶手下做賬房先生,富戶家中有藥材生意,平日裡便與一些修士府中奴僕有所往來,這些奴僕在修道人面前畢恭畢敬,可到了普通百姓跟前,那就是十分趾高氣揚了。李闡見多了這些,心中便開始有了修道的念頭。

要說附近最大的宗門是哪處,恐是不會有除了昭衍之外的第二個答案。李闡思慕仙家道法,待下定決心後,便收拾包袱到了問仙谷中求取仙緣。好在他確有靈根在身,只是資質實在平凡,修得數十年去,也不過勉強築基,而想要成為內門弟子,便就希望渺茫了。

從年少時的心懷壯志,到多年未見寸進的心灰意冷,李闡終於認清,自己的確不是那等氣運加身的人物,故在耄耋之年,他又回到了沅溪鎮中,以自身所學術法照拂鎮上百姓,今已成為這沅溪鎮上德隆望尊之輩。

他一見兩人,便豁然從座上站起身來,行了個恭敬的大禮道:“小的李闡,見過兩位前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