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講提筆沾墨,筆尖在墨水中旋轉時,他說道:“這篇文章,乃是有感而發,故事的主人公是虛構,但,想來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說完,李講寫下兩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李講落筆之時,淡淡的才氣,如同雲煙般從墨跡中透出,飄然而起,氤氳而散。
萬里之外的安州。
蘇家宗祠。
供奉臺上,象徵著“聖師”的牌位輕輕一震,金色的光流轉,轉瞬即逝。
這是北宋文學家,有“文公”美名的王安石的代表作。
全文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僅僅只是透過一位旁觀者的視角,來進行敘述關於“方仲永”的故事。
清新的墨香在空氣中浮沉。
不需要人刻意的朗讀,光是嗅聞這種氣味,腦海中便能自然而然的浮現出李講筆下文字。
這又是一種傳說中的異象。
文從心生。
若是李講境界足夠高,或者作品足夠好。
他甚至可以讓一些不明白人族語的異族,在聞到墨香的同時,洞悉文意,瞭解其中神妙之處。
莫老坐在書桌的一旁,目瞪口呆地看著李講創作。
黃鴨眼神早已如痴如醉。
那對詩詞文章一向不怎麼感興趣的玄老投來目光,眼中有驚豔之色。
作壁上觀,淡然自若的文相情不自禁地點頭頷首。
現場很安靜。
只有李講寫字時,那鏗鏘如劍鳴般的聲音。
周圍的人情不自禁的朝著李講走來。
起初,只是三五個人站在他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