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一個月前,《長安報》節選的一篇巔峰登府級別的詩作。
經過時間的發酵,同樣實現了層次躍遷,一舉成為貫州級別的作品。
這則訊息一出,文道局勢動盪,就連國外的一些勢力,都投來了驚駭的目光。
因為,這個發現,將徹底確定。
所有的文道作品,均是可以透過傳播來進行提升。
這讓無數世家,讀書人都為之瘋狂,彷彿推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一時之間,大唐境內,竟然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一種詭異的情況。
不少的讀書人從家中走出,開始自費的印刷自己的代表作,在街頭巷尾進行宣傳。
沒辦法,入流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對於一鄉之地而言,能寫出一首鳴縣,便可以開辦酒席,廣而告之,進行慶祝。
至於更高的登府,甚至可以作為代代相傳的傳家寶。
因此,太多人眼熱了,即便這種手段有點丟面,讓很多讀書人覺得放不開。
但,依舊不妨礙有很多人跟著做。
其中,老百姓又是最高興的。
因為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恍然發現,以往根本接觸不到的作品,現在走到街上,甚至有人喜笑顏開地主動送到你手上。
噓寒問暖那都算服務差的了,有些不差錢的主,還會塞錢求你學習他的作品!
這在以往,那可是想都不想的事情。
而這種情況的發生,幾乎可以把功勞,全部記在決定低價發售《長安報》的李講身上。
太多人在感慨了。
“當聖師甦醒,見到李講,道出執念的時候,肯定沒有想過,李講這麼快,就能做到傳播文道!”
一些年紀稍微大些的老人,激動得熱淚盈眶。
他們曾經歷過嚴冬酷暑,所以才深刻明白,這份生機勃勃的春天,有多麼的難得,多麼的珍貴。
“李講此舉,絕對是青史留名的功績,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說不定還真的能夠做到,人人都讀得起書!”
青州文院,邱靈素,強昊等人都很興奮。
他們都是《長安報》的一份子,作為親身經歷者,那種榮譽感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就能道明的。
李講,年紀輕輕,但卻幾乎以一己之力,推開了大唐原本封閉的文道大門。
裡面的光,已經開始照耀到一部分人身上。
而他們都堅定無比的相信,這扇大門,遲早會被全部推開,照耀在所有人的身上。
這一日,石思源帶著一個壞訊息上門,滿臉愁容。